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①,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 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②。 方唐贞观、
《小公务员之死》小说原文
《小公务员之死》是很经典的一部短篇小说,关于《小公务员之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11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①,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 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②。 方唐贞观、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①,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 “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②。”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③。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 高亭大榭④,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者,无馀处矣。予故尝曰: “园囿之兴废⑤,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 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 《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 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⑥,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注释】 ①殽(xiao):山名,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是函谷关的东端,地势险要。渑 (mian):古时的“九塞”之一,在今河南渑池县。秦、陇: 秦,今陕西一带; 陇,指今陕西西部和甘肃东部,因陇山而得名。赵、魏: 赵,今河北省南部和山西省东部一带;魏,今河南省北部和山西省西南部一带。走集: 原指边境上的堡垒,因往来必经而得名。此处指交通枢纽。②候: 征兆、标志。③贞观: 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627—649)。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713—741)。东都: 唐代建都长安,称洛阳为东都。邸 (di): 府邸,王侯贵宦的住宅。④五季: 五代,指唐朝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榭(xie): 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⑤囿 (you): 畜养野兽的园林。⑥治忽: 治乱。忽,荒怠,犹乱。
【译文】 洛阳位于全中国的中心,拥有殽山和渑池一带的险要地势,正堵着秦川和陇西的咽喉,又是赵、魏两国的往来要道,历来就是天下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全中国保持太平没有战事也就罢了; 一旦有动乱,那么洛阳必定首先遭受兵灾。我因此说过: “洛阳的兴旺或衰落,就是全中国太平或动乱的标志呀。”
在唐朝贞观、开元年间,朝廷高官和皇亲国戚在东都洛阳营造馆第的,号称有一千多家。等到唐朝政治发生变化,接着又遭受到五代战争的残酷破坏:洛阳的池塘、竹林、花树,在兵车的践踏下,变成了废墟; 高耸的亭台、开阔的楼阁,在烈火浓烟中焚烧后,变成一堆堆灰烬。那些馆第同唐王朝一起烟消云散,没有一处完好地保存下来。我因此说过: “园林花卉的繁盛或毁灭,就是洛阳的兴旺或衰落的标志啊。”
既然说全中国的太平或动乱,从洛阳地区的兴旺或衰落的迹象上可以看出来; 而洛阳地区的兴旺或衰落,可以从当地馆阁园林的繁盛或毁灭的迹象上看出来,那么 《洛阳名园记》 的写作,我难道是徒劳无益、白费笔墨吗?
唉,达官显贵们正在朝廷上得意受宠时,大都放纵自己的私欲,任意而为,而把天下的治理与荒乱抛在一边。他们想在告老回家后安享园林之乐,办得到吗? 有唐一代的没落之路就是前车之鉴啊!
【鉴赏】 洛阳园林在宋代号称天下第一。《洛阳名园记》记述了十九处洛阳名园,本篇是记述这些名园后的总结。作者由洛阳名园的兴废看到洛阳全城的盛衰,又从洛阳的盛衰看到天下的治乱,同时还从公卿大夫放意乎园林的佚乐生活“以小及大”、“见微知著”,看出他们必将没落的命运。通篇行文简洁、论事精辟,采用由小见大、“因典型而明全局” 的论证角度和逐层严密推理的方法;卒章显志,明确亮出真正的写作意图: 借古鉴今,批判现实。其笔力 “陵轹直前”,笔端饱含感情,“警世” 的语气极为严厉深沉,具有很强的逻辑说服力和现实针对性。李格非能在号称 “太平盛世” 的北宋中期尖锐地揭露掩盖在表面繁荣下严重的社会危机,预见到达官显贵的放纵享乐必将导致亡国,尔后的 “靖康之乱” 即使人惊叹其识见之深远和文笔的犀利。南宋初流落江南的洛阳士人邵博重读此文后,曾为之痛哭流涕,并在其《闻见后录》 中特意重录此记,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字数:1583
知识来源: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394-396页.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