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 降龙罗汉和济公关系

【导语】:

关于济公的传说有很多,那么为什么说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降龙罗汉和济公的关系,来了解一下吧。

  为什么说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

  在济公的故事中,他被设定为降龙罗汉转世,受了佛祖的法旨到人间传教弘法。为了让济公的形象高大,充分代表着佛教在人间的话语权,小说的作者给了济公很多神话和神迹的背景传说。这种创作手法是中国古典神话小说的常用套路,也是来源于民间故事的写法。然而在真实的历史故事中,济公和降龙罗汉却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在清朝乾隆年间以前,也从没有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一说,这都是后来小说家们编撰的故事。那为什么会把济公和降龙罗汉以转世的方式联系起来呢?本章节我们就谈谈其中的故事。

  罗汉,又称阿罗汉,是来源于佛教的说法。它是指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修行圆满又具有引导众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养的圣者。在小乘佛教中,罗汉是最高的果位,地位尊崇。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之上还有菩萨和佛,罗汉是修行有成的必要阶段。罗汉的中最初的组合是十六罗汉,他们是释迦如来的弟子。如来涅槃时,命十六罗汉永驻世间,到各地弘扬佛法。在三藏法师唐玄奘带回来的《法住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作者庆友尊者正式认定了十六罗汉的说法。

  后世十八罗汉中的十六位便来源于这里,而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并不在此列。唐朝时期只流行十六罗汉,十八罗汉的说法在唐宋之交的五代才出现。据传最早的十八罗汉造像是由五代时的张玄和贯休所作,后来苏东坡对此像做出赞诗,并标注了罗汉名称,从此有了十八罗汉的说法。十八罗汉中除了《法住记》记载的十六位罗汉外,又增加了两位尊者,但具体的说法却一直没有稳定下来。北宋天台宗高僧释志磬所著的《佛祖统纪》中将大迦叶和军屠钵叹两位尊者增补入十八罗汉,后来又出现了庆友尊者和弥勒尊者的说法。

  十八罗汉中前十六位的说法一直比较固定,最后两位罗汉在经历了宋、元、明三朝的变迁后,在清朝的乾隆年间才定了下来。在乾隆之前,佛教个流派对最后两位罗汉的说法众多,而且每种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比如认为是大迦叶尊者的,是因为他是释迦如来涅槃前最后一位传教的弟子。认为庆友尊者的,是因为这位天竺高僧是《法住记》的作者,最早描述十六罗汉的人。降龙尊者的说法则是出于佛经中降龙尊者帮助古印度那竭国国王降伏了发动洪水的龙王,并将龙王夺走的佛经带回的故事。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传入中土后大兴,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流派。其中不但有汉传的各个派系,在藏传密宗也有不同的流派。清朝时候满清贵族信奉藏传佛教,很多密宗到宫廷中讲经说法,受到当时皇帝的认可。当时乾隆皇帝和藏传佛教的章嘉呼图克图活佛认为:十八罗汉的最后两位应该是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对应的则是迦叶尊者和弥勒尊者,并将其钦定下来,于是十八罗汉的说法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降龙和伏虎是民间老百姓心目中莫大的神通,因此这两个名号的罗汉很快就受到百姓的认可,成为佛教神仙中的网红。

  济公的传说故事起源于南宋,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流传很广,因此很受老百姓的推崇。由于降龙罗汉是又乾隆皇帝钦定,所以在此之前没有人把济公和降龙罗汉联系起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说和故事中济公为降龙罗汉转世的说法,是信徒为了给济公增光添彩而增加的背景故事。那么信徒们为什么要将济公与降龙罗汉联系起来,而不是别的什么罗汉,甚至于菩萨呢?里面的故事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然而我们细细想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这种说法来历乾隆年间的另一部古典小说,《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古典小说,一度在当时的小说市场上大卖。后来很多评书、戏剧、影视剧的创作都借鉴了不少这个小说的故事,民间百姓对岳飞的印象大多来源于此。岳飞的故事和济公的故事本来没有什么关联,但里面都有一个相关的人物角色,那就是南宋奸相秦桧。岳飞的故事中秦桧是祸国殃民,冤杀岳飞的乱臣贼子。而济公的故事中秦桧仍旧是那个人见人恨的奸相,但最后受到济公的点化而皈依佛门。济公的故事中作者给了秦桧另外一个结局,虽然也曾吃尽苦头,但比《说岳全传》里面打入十八层地狱受刑要好了很多。

  把济公说成降龙罗汉转世,其中有种说法就与秦桧有关。在《说岳全传》中秦桧的前世是在黄河上为祸一方虬龙,他的母亲是乌龙精,父亲是恶蛟。由于大鹏金翅雕下凡转世成岳飞,在经过黄河时啄瞎了虬龙的左眼,虬龙便发大水淹没了岳飞的家乡汤阴县。后来虬龙因此而触犯天条被斩,于是转世投胎成了秦桧,注定了与岳飞一世的仇怨。民间百姓认为秦桧是虬龙转世,济公点化秦桧则是降龙,因此将其称为降龙罗汉。后来这种说法经过多年的流传成为了一种固定的套路,于是有了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的说法。

  虽然上述说法有些荒诞,第一次看到后我也啼笑皆非,但细细想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古代的传说和故事的流传大多靠着评话、戏剧等民间艺人,通过他们的表演将故事的内容传达给老百姓。他们不可能只说一部小说或者戏剧,而是根据观众的不同需求而变化。岳飞的故事和济公的故事在时间线上正好有着先后的逻辑关系。以吃瓜群众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肯定逼着说书先生往下讲。而两部小说又同时具备神话的背景,尤其是济公故事便是彻底的神话传说,因此表演者将这两段故事结合起来也是正常的操作。只是如此来看待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的问题,就不是那么伟光正,而是显得有些滑稽了。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 《明世说新语》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明世说新语》简介|鉴赏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明李绍文撰。八卷。 《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所载明一代佚事琐语,迄于

    2024-10-14

  • 《明记略》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明记略》简介|鉴赏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明皇甫录撰。 《钦定续通考》、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四卷,历代小史本、丛书

    2024-10-14

  • 《明镜公案》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明镜公案》简介|鉴赏  明代白话短篇公案小说集。  一册七卷。封面题“精炼百家诸名公明镜公案,三槐堂梓行”

    2024-10-14

  • 《春梦琐言》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春梦琐言》简介|鉴赏  明代文言传奇小说。作者不详。  书叙会稽富春人韩仲琏,一日出游,步入山洞,遇李娘、棠妲二女,侍寝交

    2024-10-14

  • 《昨非庵日纂》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昨非庵日纂》简介|鉴赏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二十卷。明郑暄编纂。存明崇祯刻本,清末石印本,台湾《笔记小说大观》本。此

    2024-10-14

  • 《最娱情》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最娱情》简介|鉴赏  综合性文集。共四集,二层印本。上层第一集是古今诗话,第二集是古今曲藻,第三集是古今小说,第四集是挂枝

    2024-10-14

  • 《月河所闻集》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月河所闻集》简介|鉴赏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莫君陈撰。一卷。今有《吴兴丛书》本。  本书载北宋时杂事,有关元祐诸臣

    2024-10-12

  • 《朝野遗记》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朝野遗记》简介|鉴赏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佚名氏撰。 《四库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有《古今说海》本、《历代小史》本

    2024-10-12

  • 《机警》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机警》简介|鉴赏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王文禄撰。 《千顷堂书目》编入子部小说类, 今存有《百陵学山》本、《续

    2024-10-12

  • 《林泉随笔》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林泉随笔》简介|鉴赏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明张纶撰。一卷。有《今献汇言》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作者生平不可考

    2024-10-12

  • 《枫窗小牍》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枫窗小牍》简介|鉴赏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袁褧撰,袁颐续。 《稗海》本题为百岁寓翁撰。二卷,有《宝颜堂秘笈》本、 《

    2024-10-12

  • 《查功课》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查功课》简介|鉴赏  短篇小说。趼(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八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出版。  小说只有极少量

    2024-10-12

  • 《梁溪漫志》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梁溪漫志》简介|鉴赏  宋代文言琐谈、轶事小说。南宋费袞撰。梁溪为无锡城西南地名,费袞为其地人,故以之名书。十卷,有明仿

    2024-10-12

  • 《梅杏争春》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梅杏争春》简介|鉴赏  宋代小说家话本。晁瑮《宝文堂书目》著录,今存残页五纸。据其版式、纸质,郑振铎疑为《清平山堂话本

    2024-10-12

  • 《检蠹随笔》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检蠹随笔》简介|鉴赏  明代文言琐谈小说集。明杨宗吾著。  《千顷堂书目》、 《明史·艺文志》入子部小说家类,题

    2024-10-12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