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有王生, 行七, 故家子, 少慕道, 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 素发垂领, 而神观爽迈。 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
中国童话《三只小猪盖房子》故事原文
三只小猪盖房子 【第1篇】 猪妈妈有三个孩子,一个叫小黑猪,一个叫小白猪,还有一个小花猪。 有一天,猪妈妈对小猪说:现在,你们已经长大了
2021-11-04
邑有王生, 行七, 故家子, 少慕道, 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 素发垂领, 而神观爽迈。 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
邑有王生, 行七, 故家子, 少慕道, 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 素发垂领, 而神观爽迈。 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凌晨,道士呼王去, 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 阴有归志。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 日已暮, 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 粘壁间。俄顷, 月明辉室,光鉴毫芒。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 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 分赉诸徒, 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釂,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 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 自光中出,初不盈尺, 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 已而歌曰:“仙仙乎! 而还乎! 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 烈如箫管。歌毕, 盘旋而起, 跃登几上。惊顾之间, 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 渐入月中, 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 月渐暗。 门人燃烛来, 则道士独坐, 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存;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 宜早寝, 勿误樵苏。”众诺而退。王窃忻慕, 归念遂息。 又一月, 苦不可忍, 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 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 今果然。 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 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 令自咒毕, 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 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 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 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 虚若无物, 回视果在墙外矣。
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 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抵家, 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 去墙数尺,奔而入, 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渐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异史氏曰:“闻此事, 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今有伧父,喜疢毒而畏药石,遂有吮舐痔者,进宣威逞暴之术, 以迎其旨。诒之曰:‘执此术也以往, 可以横行而无碍。’初试, 未尝不小效,遂谓天下之大,举可以如是行矣, 势不至触硬壁而颠蹶,不止也!”
——蒲松龄《聊斋志异》
王生学道,请道士授以穿墙之术,可是,当王生回家向妻子表演道术时,却“头触硬壁,蓦然而踣(bo仆倒)”,碰起了一个鸡蛋大的肿包。到底是道士本无法术,欺骗了王生,还是王生学道不诚,而受此惩罚?
如果作者的本意是揭露道术的欺骗性,劝人不应迷信,那么,作品中活灵活现地描写道士与客人剪纸为月,化箸为女,壶酒不尽、移席月中等夜宴情景,就变得不可理解了。而且王生在道士指点下,也确实有过奔而入墙。“虚若无物, 回视果在墙外矣”的亲身体验。看来,作者是有意耍把虚幻的道术,写成一种能化无为有、变假为真,并使人获得实在的物质与精神享受的美妙境界。这不是宣扬迷信,而是表现着作者对人的创造力量的理想憧憬的浪漫主义手法。
如此看来, 王生之所以学道不成, 就很值得反思了。道士对于学道,强调一个“苦”字。王生一进门,道士就警告他“恐娇惰不能作苦。”一方面让弟子们进行吃苦的磨练, 日事樵苏,手足胼胝; 另一方面在他们生活中展开“乐”的境界,夜宴时,赉酒诸徒, 且嘱尽醉。现实耍求与理想引导相结合,颇得教育之道。然而王生既忻慕理想之乐,却又害怕现实之苦。作者对王生的这种自相矛盾的思想状态及其发展过程作了生动的描写,从“不堪其苦, 阴有归志”到歆羡道术“归念遂息”, 而又至于“苦不可忍”,“心不能待”,终于主动辞去。但在回家前,却又要求道士授以“墙壁所不能隔”的逾墙术,娇惰成性而又希冀非分的用心,终于暴露无遗,难怪道士要给他以惩罚了。
艺术大师蒲松龄善于创造真幻交织的审美境界。这篇包含着明显道德教训意义的寓言。同样充满着这种艺术魅力。作者一方面化幻为真,另一方面却又化真为幻。写夜饮时,剪纸投箸移席等道术明明都是虚幻,然而由于有众弟子包括王生作为旁观见证和实际参与者。幻又似乎成了真。穿墙术本为虚幻, 故王生开始畏怯不敢,后来从容入而受阻,这都是坚硬的墙壁作为实在物不可穿透的反映。然而, 当王生在道士指点下,“俯首骤入”,获得成功。幻也似乎成了真。王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动作调整、行为结果,都写得那么逼真,不容置疑。但王生归家后,照样演示,却大吃其亏。原来的道术之真变化为幻。这种故意混淆真幻境界的描写, 包含着作者的深刻用意, 即把读者的思考从对“术”(法术、道术)的追求,引导到对得“道”的领悟上来,懂得得“道” 在于刻苦的道理。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