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是一部历史著作,讲述了罗马帝国的兴衰,关于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来了解一下吧!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万历十五年》是很经典的一部历史著作,关于《万历十五年》读后有什么感受呢?小编来分享《万历十五年》的心得体会,来了解一下吧。
2022-02-09
耶路撒冷三千年是一部历史著作,讲述了罗马帝国的兴衰,关于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来了解一下吧!
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后感介绍
缘起
在两年半前的一次亚马逊促销中,我买了这本《耶路撒冷三千年》。近六十万字的厚厚一大本中文译本,那么多陌生的人名地名和事件,翻了翻,便放下了。
两年多来,我读完了《五千年犹太文明史》,去看了金复载的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参观了虹口区的犹太难民纪念馆,不断地准备着,为了再次翻开这本书。
10月份,终于踏上了以色列之行的旅途,拿出这本书带在路上,期望能读一段、行一程,实现理想中的打开方式。然而,旅途中终究没有很多时间来阅读,只读完了前言和序幕。
不过,踏上过这片土地,见到过那些人,那些景致,令人产生了强烈的连接感,隔膜感已被消除,渴望有更深入了解和理解。归来后,便把这本书放在了床头,决心啃完它。
好奇和困惑
耶路撒冷,是个话题中心。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就是“耶路撒冷的历史就是世界的历史”。世界三大宗教都以此为圣城,宣称这里就是世界中心,使得这个城市一直处于战火和纷争的中心。三大宗教都认为这个神圣之所只属于自己,偏执的排斥,持续的冲突,风雨飘摇的共处,不停地制造话题,成为关注焦点的源头。
我对耶路撒冷的兴趣源于深深的好奇。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从小对宗教的认识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充满了鄙视和轻蔑,“宗教是统治者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磕头拜佛是迷信的行为,我坚信,从来没有救世主,一切要靠我们自己。
我母亲从内心中认为她是一个基督教徒,虽然她从不上教堂。她排斥一切烧香拜佛的行为,认为那是亵渎耶稣。外祖父和外祖母家的墙上挂了一幅十字架,对,是画在白布上的十字架,还有一幅耶稣像。他们一有病痛就对着墙祈祷。在我看来,与烧香拜佛并无二致。
2002年来到美国,发现基督教非常盛行,信教的人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愚昧无知,很多都是身边受过高等教育的熟人,宗教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期间,也被几个教徒传过教,虽然我对他们喋喋不休的教义不以为然,对他们宣称的神迹觉得可笑,但对信教的人不仅不排斥,反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虔诚笃信,他们从信仰中是否获得了心灵的平静,获得了人生的终极答案。
我也去翻看过圣经,晦涩的翻译不忍卒读。圣经故事充满暴力、报复,上帝为了考验人们对他的忠诚,降下灾祸,启动战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荼毒生灵,以暴制暴。为了美好的愿望,就可以不择手段。后世所有独裁者不也祭出同样的大旗:“虐你千遍,都是为了你好!”
我看到的应该都是表象吧。关于宗教、历史、政治,都不会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明了、核心外露。如何深入挖掘,这本书无疑是入门的最佳读物。我非常欣赏作者的立场,他在为普通读者写一本耶路撒冷的历史,意在追求真相。真相是弥足珍贵的,无论读者是有信仰的人还是无神论者,无论读者是基督教徒、犹太教徒还是穆斯林,无论读者生长在宗教盛行的国土,还是从小排斥宗教,始终存在深深的疑惑。
毁灭与神化
如同书名所示,这本书是按时间来构架的。但是序幕非常特别,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公元70年罗马将领提图斯进攻耶路撒冷、毁灭圣殿的经过。
在这场浩劫中,有60至100万名犹太人死在耶路撒冷,城市被完全摧毁,更重要的是,犹太人的第二圣殿被毁。书中对圣殿被毁的描述惊心动魄,“烈焰冲天”、“热浪滔天”、“哀嚎恸哭”、“喧嚣沸腾”、“火海一片”,开篇赫然展示了这座人类最富盛名城市最为惨烈的历史。
第二圣殿被毁,是引导读者理解这座城市神化过程的入口。所罗门奉大卫遗命建造了第一圣殿,两座圣殿的命运迥然不同。500年前,第一圣殿毁于尼布甲尼撒之手,但仅仅过了50年,在波斯帝国战乱之中,犹太人获得了重建圣殿的机会,重回耶路撒冷。第一圣殿被毁,不但没有导致犹太民族的消亡,反而变得生机勃勃,空前团结,信仰无比坚定。圣殿的重建,增加了耶路撒冷这座城市的神圣性,表明犹太民族对上帝的忠贞不渝,虔诚笃信。这些都经由圣经记述而流芳千古。
而第二圣殿被毁,则昭示了犹太人对耶路撒冷统治的终结。两千年过去了,直至今日,圣殿一直没有被重建。被毁的圣殿只留下一段西墙,成为千百年来犹太人痛哭、痛思之所在。就在西墙之后,圣殿山之上,是穆斯林的阿克萨清真寺。圣殿无法恢复,圣地近在咫尺,却无法踏足。犹太人只能将圣殿和圣城记入圣经,随身携带,浪迹天涯。
犹太人痛失圣地,成为一个转折,催生了另外两大宗教。基督教说,上帝在橄榄山上等了三年,看犹太人是否能够重建圣殿,最后失望地离去,从此犹太人失去上帝恩宠。基督教徒彻底脱离犹太教,获得了自身的正统性和合法性。穆罕穆德说,圣殿被毁,说明了上帝收回了他对犹太人的祝福,转而赐给了穆斯林,从而奠定了伊斯兰教的根基。由犹太教演化而来的两大宗教,因这场浩劫,获得籍口,脱离母教,摒弃母教,茁壮成长,最终超越母教。
读着书中对耶路撒冷公元前历史的描绘,一个疑问不断跳出,为什么圣殿屡屡遭劫?答案一是黄金,二是犹太人的不屈!犹太人善于聚财的本领,支撑他们源源不断地将财富运往圣殿,虔诚地供奉上帝。小国寡民,却异常虔诚笃信,不屈不挠。他们有能力献出财富,却没有能力保护财富,让堆满黄金和宝物的圣殿成为四周强大帝国觊觎所在。
书中一个细节令人惊叹,安条克攻打埃及,没有足够的资金。于是,他先攻占了耶路撒冷,劫掠了圣殿,掠走的黄金装满了他的金库。以此,他建立了大象战队和舰队,回首又去攻打埃及。圣殿简直是耶路撒冷周围列国依靠武力可以随时取用的第二国库。犹太人当然无法容忍属于上帝的财富被掠走,弱小者的反抗,结局就是被毁。
物质可以毁灭,精神得以留存。这种精神,就是将“被毁”升华成“献祭”,深植入这个民族的基因之中,物化为代代相传、亘古不变的仪式和传统。人们需要这种神圣感,不仅是犹太人。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公元前,自然严酷,人祸频仍,朝不保夕,困苦无望。“我们需要感受比我们自身更为强大的力量”。宗教形成了,宗教传播了,宗教成为统治、管理、组织人类社会的重要工具之一,过去是,现在也是,未来也会是吧!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