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六讲是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如果你喜欢孤独六讲这本书,就来了解一下这个读书笔记吧!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万历十五年》是很经典的一部历史著作,关于《万历十五年》读后有什么感受呢?小编来分享《万历十五年》的心得体会,来了解一下吧。
2022-02-09
孤独六讲是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如果你喜欢孤独六讲这本书,就来了解一下这个读书笔记吧!
大学时曾经看过的《孤独六讲》,当时只是觉得很好,但看过就忘了。如今重新看一遍,又有很多新的感受。
严格来讲,这本书是以“孤独”为主题所做的六篇演讲。在说这本书之前,我想先聊一聊它的作者——台湾文化学者,蒋勋。
蒋勋其人
最初接触蒋勋就是大学时看的这本《孤独六讲》,后来朋友推荐我听他的《细讲红楼梦》。从没看过原著的我,竟然在蒋勋老师的讲解中,对红楼中的一人一物一花一草深深着迷。由于只能听到声音,有时我会在听的同时想象蒋勋老师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他讲话很慢条斯里——甚至有些拖沓,因为有时他会把一件事情翻来覆去讲好几遍,以至于会有网友觉得很不耐烦。但我觉得他很儒雅,娓娓道来,让你内化于心,是一位文化学者应该有的样子。
他所讲述的红楼梦,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是回归文本的。有太多红学研究纠结于小说中的每个人物到底映射真实生活中的谁谁谁,反倒失去了乐趣。蒋勋老师从人性的角度理解文本,永远菩萨心肠的宝玉、也曾有过童年的贾母、一直被排挤在边缘的赵姨娘,雨中画“蔷”的龄官……在蒋勋老师的解读中,你会注意到红楼梦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真实而有温度,他们的所作所为皆符合其身份和修养。之前跟朋友聊天说到红楼梦,她说红楼梦中的各方人物均有不同势力范围,比如贾母和王夫人,面和心不和,勾心斗角的程度堪比官场。我听后瞠目结舌。也许现实中,一个三百多人的大家族中的确会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但我相信红楼梦的文本最终要讲的是每个人的青春王国。就连最德高望重的贾母,也会在吃螃蟹时忆起小时候顽皮留下的疤痕,这又怎么会是一部写权钱勾结的小说?
其实蒋勋老师的很多书都在思考人性,思考美学,这是他最吸引我的地方,《孤独六讲》当然也不例外。
情欲孤独
很多人认为发达的科技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热络,社会因此而更加民主——每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也正因如此,在一个急切的、功利的社会中,你可能会害怕孤独,认为那是失败者的表现。每个人都热衷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习惯不停的发言,却很少会坐下来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其实孤独并没有那么可怕,相反,孤独是必须的。孤独是找寻你自己的过程,是与自己对话的最好机会。一个人只有能与孤独平和共处,才能懂得与别人相处,才是生命圆满的开始。(www.jdwxzp.com)
记得特别清楚的一次。春夏之交,我还在上初一,中午放学回到家,妈妈在厨房做饭,百无聊赖的我坐在院子里的自行车后座上,仰头看着天空,不知怎么就想到了一些令当时的我“很是伤心”的问题——为什么人会有生老病死?此刻,妈妈在厨房给我炒菜,可多少年以后,我会在哪儿,妈妈又会在哪儿?妈妈小时候肯定想不到,有一天她的妈妈会离她而去。我现在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还能像这样多久?……一连串这样的问题,有的我能回答,有的好像没有答案。我突然觉得好难过,眼前的生活再美好,若干年后都会成为过眼云烟,甚至都不会记得,物是人非。想到这里,我的眼泪便掉了下来。当时的我只知道这些问题令自己“伤心”,却不曾想,那是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孤独。也许只有当意识到孤独的存在,才能对生命产生敬畏与思考,才能了解人性与情欲,人生的意义也就此开始。
语言孤独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有小朋友的家庭,爸爸妈妈在跟小朋友讲话时,大多会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而不是方言。以至于很多小孩子即使在方言区长大,却还是只会说普通话,而不会讲方言。也许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让大家意识到普通话包括英语的重要性。可是丢掉家乡话后呢?北京以及其周边城市的孩子可能有更深刻的体会,长大后的他们已经不会讲家乡话了。我的意思是说,他们可能会少了一种乡愁的寄托。这也是孤独的一种,语言上的孤独,当你与别人全部都一样的时候,也就是你最孤独的时候。那些每次打电话就用家乡话跟爸妈聊天的孩子,是还流淌着记忆的基因的。
我和我男朋友的家分别在同一个市的两个不同的区,离得很近,本应该没什么不同的地方。但偶尔,我说出一句话或一个词,他还是听不懂,需要我解释一遍才能明白,这就是方言所带给我们的生活小乐趣。
两个从小亲密无间的朋友,多年后在离家很远的外省相聚,用什么最能表达彼此的心事?家乡话。一句熟悉的方言从口说出的时候,你就知道,现在的他就是当年的他,时光能改变很多东西,但却改变不了彼此的情谊。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暴力孤独
很多人害怕提到暴力,认为所有跟暴力有关的事情一定都是不好的。是这样吗?当我们在电视机前看邹市明鼻青脸肿的拿到世界冠军时,当人们热衷于西班牙斗牛时,当你想到华妃的“一丈红”时,当你买给孩子一把玩具冲锋枪时,你能意识到这些都是暴力吗?我们常说民主社会,少数服从多数,可对于少数人来说,来自多数人的强迫也是暴力。当你强势到一定程度时,强势本身就构成了暴力——对弱势的暴力。
一条船上有一百人,另一条船上只有一个人。这两条船中只有一条船的人能存活。如果由你来决定,你是选择救那一百个人,还是救那一个人?换一种说法,你会杀死那一个人,还是会杀死那一百个人?如果你觉得杀死一个人去救一百个人比较“人性”(即使这样算起来也比较划算),但对于那“一个人”来说,这就是暴力。只有当对“暴力”有足够思考的时候,你才能对“善良”有所作为,这就暴力孤独所要引起的探讨。
思维孤独
最大的孤独其实是思维孤独。
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中,人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总是急于追求结果,而少掉了中间思考的部分。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在考试中,学生们更喜欢做选择题而不是主观题。因为相比较来说选择题更容易能写出答案。但其实,一切事物,其过程中所迸发出的火花,远比结果更重要。
十一长假期间,我坐了最慢的一趟火车从山东出发去内蒙,接近二十个小时。本来以为长途火车会很难过,但实际上我却意外地发现了很多小惊喜。比如我第一次看到很多窑洞,看到在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里,农民在收玉米,看到一条条货真价实的“黄河”……以前我只是从地理课本上知道山陕高原,而这一次,我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黄土高原。这是我在长途火车上体验到的。如果我选择飞机出行,就不会有这么多新奇的体验,让我从南到北感受地貌与植被的变化。
思维也是一样。一个社会中,如果公众没有了思辨能力,人云亦云,那么社会的繁荣都只是泡沫,都将毁于一旦。一个思考者生活在一个不思考的社会中,他是最孤独的。就如登山一样,越往上爬你就越能感觉的自己的存在,越能体会到孤独的美感,像作者说的,甚至还带着一点自负。这是思维孤独者的圆满。
孤独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反而能让我们更能体会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性,什么是美。也许你在孤独中会打破原来的思维和文化信仰——那就让它破了吧。凡事破而后能立,全部打碎重来后,也许你会发现生活还有更大的美。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