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出关》的“关”》原文、注释和赏析

【导语】:

《《出关》的“关”》是鲁迅写的一篇文章,关于《《出关》的“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我的一篇历史的速写《出关》在《海燕》上一发表,就有了不少的批评,但大抵自谦为“读后感”。于是有人说:“这是因为作者的名声的缘故”。话是不错的。现在许多新作家的努力之作,都没有这么的受批评家注意,偶或为读者所发现,销上一二千部,便什么“名利双收”呀,“不该回来”呀,“叽哩咕噜”呀,群起而打之,惟恐他还有活气,一定要弄到此后一声不响,这才算天下太平,文坛万岁。然而别一方面,慷慨激昂之士也露脸了,他戟指大叫道:“我们中国有半个托尔斯泰没有?有半个歌德没有?”惭愧得很,实在没有。不过其实也不必这么激昂,因为从地壳凝结,渐有生物以至现在,在俄国和德国,托尔斯泰和歌德也只有各一个。

  我并没有遭着这种打击和恫吓,是万分幸福的,不过这回却想破了向来对于批评都守缄默的老例,来说几句话,这也并无他意,只以为批评者有从作品来批判作者的权利,作者也有从批评来批判批评者的权利,咱们也不妨谈一谈而已。

  看所有的批评,其中有两种,是把我原是小小的作品,缩得更小,或者简直封闭了。

  一种,是以为《出关》在攻击某一个人。这些话,在朋友闲谈,随意说笑的时候,自然是无所不可的,但若形诸笔墨,昭示读者,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却未免像后街阿狗的妈妈。她是只知道,也只爱听别人的阴私的。不幸我那《出关》并不合于这一流人的胃口,于是一种小报上批评道:“这好像是在讽刺傅东华,然而又不是。”既然“然而又不是”,就可见并不“是在讽刺傅东华”了,这不是该从别处着眼了么?然而他因此又觉得毫无意味,一定要实在“是在讽刺傅东华”,这才尝出意味来。

  这种看法的人们,是并不很少的,还记得作《阿Q正传》时,就曾有小政客和小官僚惶怒,硬说是在讽刺他,殊不知阿Q的模特儿,却在别的小城市中,而他也实在正在给人家捣米。但小说里面,并无实在的某甲或某乙的么?并不是的。倘使没有,就不成为小说。纵使写的是妖怪,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猪八戒高老庄招亲,在人类中也未必没有谁和他们精神上相像。有谁相像,就是无意中取谁来做了模特儿,不过因为是无意中,所以也可以说是谁竟和书中的谁相像。我们的古人,是早觉得做小说要用模特儿的,记得有一部笔记,说施耐庵——我们也姑且认为真有这作者罢——请画家画了一百零八条梁山泊上的好汉,贴在墙上,揣摩着各人的神情,写成了《水浒》。但这作者大约是文人,所以明白文人的技俩,而不知道画家的能力,以为他倒能凭空创造,用不着模特儿来作标本了。

  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微细的癖性,衣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这比较的易于描写,但若在书中是一个可恶或可笑的角色,在现在的中国恐怕大抵要认为作者在报个人的私仇——叫作“个人主义”,有破坏“联合战线”之罪,从此很不容易做人。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见切合的了。但因为“杂取种种人”,一部分相像的人也就更其多数,更能招致广大的惶怒。我是一向取后一法的,当初以为可以不触犯某一个人,后来才知道倒触犯了一个以上,真是“悔之无及”,既然“无及”,也就不悔了。况且这方法也和中国人的习惯相合,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向来不用一个单独的模特儿的。

  不过我在这里,并不说傅东华先生就做不得模特儿,他一进小说,是有代表一种人物的资格的;我对于这资格,也毫无轻视之意,因为世间进不了小说的人们倒多得很。然而纵使谁整个的进了小说,如果作者手腕高妙,作品久传的话,读者所见的就只是书中人,和这曾经实有的人倒不相干了。例如《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模特儿是作者自己曹霑,《儒林外史》里马二先生的模特儿是冯执中,现在我们所觉得的却只是贾宝玉和马二先生,只有特种学者如胡适之先生之流,这才把曹霑和冯执中念念不忘的记在心儿里: 这就是所谓人生有限,而艺术却较为永久的话罢。

  还有一种,是以为《出关》乃是作者的自况,自况总得占点上风,所以我就是其中的老子。说得最凄惨的是邱韵铎先生——

  “……至于读了之后,留在脑海里的影子,就只是一个全身心都浸淫着孤独感的老人的身影。我真切地感觉着读者是会坠入孤独和悲哀去,跟着我们的作者。要是这样,那么,这篇小说的意义,就要无形地削弱了,我相信,鲁迅先生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作家们的本意是不在这里的。……”( 《每周文学》 的 《海燕读后记》)

  这一来真是非同小可,许多人都“坠入孤独和悲哀去”,前面一个老子,青牛屁股后面一个作者,还有“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作家们”,还有许多读者们连邱韵铎先生在内,竟一窠蜂似的涌“出关”去了。但是,倘使如此,老子就又不“只是一个全身心都浸淫着孤独感的老人的身影”,我想他是会不再出关,回上海请我们吃饭,出题目征集文章,做道德五百万言的了。

  所以我现在想站在关口,从老子的青牛屁股后面,挽留住“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作家们”以及许多读者们连邱韵铎先生在内。首先是请不要“坠入孤独和悲哀去”,因为“本意是不在这里”,邱先生是早知道的,但是没说出在那里。也许看不出在那里。倘是前者,真是“这篇小说的意义,就要无形地削弱了”;倘因后者,那么,却是我的文字坏,不够分明的传出“本意”的缘故。现在略说一点,算是敬扫一回两月以前“留在脑海里的影子”罢——

  老子的西出函谷,为了孔子的几句话,并非我的发见或创造,是三十年前,在东京从太炎先生口头听来的,后来他写在《诸子学略说》中,但我也并不信为一定的事实。至于孔老相争,孔胜老败,却是我的意见:老,是尚柔的;“儒者,柔也”,孔也尚柔,但孔以柔进取,而老却以柔退走。这关键,即在孔子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老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要无所不为,就只好一无所为,因为一有所为,就有了界限,不能算是“无不为”了。我同意于关尹子的嘲笑:他是连老婆也娶不成的。于是加以漫画化,送他出了关,毫无爱惜,不料竟惹起邱先生的这样的凄惨,我想,这大约一定因为我的漫画化还不足够的缘故了,然而如果更将他的鼻子涂白,是不只“这篇小说的意义,就要无形地削弱”而已的,所以也只好这样子。

  再引一段邱韵铎先生的独白——

  “……我更相信,他们是一定会继续地运用他们的心力和笔力,倾注到更有利于社会变革方面,使凡是有利的力量都集中起来,加强起来,同时使凡是可能有利的力量都转为有利的力量,以联结成一个巨大无比的力量。”

  一为而“成一个巨大无比的力量”,仅次于“无为而无不为”一等,我“们”是没有这种玄妙的本领的,然而我“们”和邱先生不同之处却就在这里,我“们”并不“坠入孤独和悲哀去”,而邱先生却会“真切地感觉着读者是会坠入孤独和悲哀去”的关键也在这里。他起了有利于老子的心思,于是不禁写了“巨大无比”的抽象的封条,将我的无利于老子的具象的作品封闭了。但我疑心: 邱韵铎先生以及像邱韵铎先生一样的作家们的本意,也许倒只在这里的。

  四月三十日。

  【析】 本文写于1936年4月30日,最初发表于1936年5月上海《作家》 月刊第1卷第2期,是为了阐明小说 《出关》 的 “本意”,回击一些别有用心的“批评家” 对这篇作品的歪曲和攻击而写的。

  小说《出关》写于1935年12月,是以史家关于战国时期诸子学派之间关系的一种说法为基础,生发构思而成。它的目的不在于从历史或学术上对孔、老诸家作出科学的评价,而是借助这个情节,塑造一个文学形象,以表达作者对现实中那种“一事不干,徒作大言”的空谈家的批判,含蓄地影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的政策。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一发表便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但也因此而招致一些人的不满和贬损。这篇杂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本文在写作上一个突出之点是:抓住论敌的要害,层层进行剖析。鲁迅曾说过。他不赞成辩论时“历举对手之语,从头至尾,逐一驳去”,因为这样做“虽然犀利,而不沉重,且罕有正对 ‘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者。”所以在这篇文章中,他并未一一去回击射向《出关》的“所有”“暗箭,”而是紧紧抓住其中的“两种”,即把他的作品“缩小”和“封闭”,以抹煞作品的思想性这一关键,深入剖析,收到以一击给予论敌以致命重伤的奇效。

  作品先批驳第一种谬论,即把《出关》说成是“在攻击某一个人”,以“缩小”《出关》的典型意义。鲁迅尖锐地嘲讽说:他们以为这样就“得了这作品的魂灵”,正好象阿狗的妈妈“只爱听别人的阴私”一样可笑。然后着重说明,文学典型来源于社会生活,创造文学典型有两种方法:“一是专用一个人”,“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鲁迅说他自己“是一向取后一法的”,这样就从典型化的原则高度,从根本上驳斥了 《出关》 是在“攻击某一个人” 的谬论。

  接着,作品批驳了第二种谬论,即 “以为《出关》乃是作者的自况”,歪曲《出关》中老子形象的社会意义,“封闭”《出关》的本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邱韵铎。鲁迅在引述了邱文的观点后,回敬道: “孤独”的老子,却带着一批人“一窠蜂似的涌 ‘出关’去了”,这与邱文中所说的小说意义 “无形地削弱” 岂不自相矛盾?老子有这样的号召力,完全可以不出关,“回上海请我们吃饭,出题目征集文章,做道德五百万言的了”,巧妙地将邱韵铎攻击自己的话用以还击他本人,令其啼笑皆非。然后,鲁迅透过现象进一层从本质上进行分析,指出 《出关》的本意,邱韵铎“是早知道的”,他故意歪曲,目的是“封闭”小说的社会意义。文章交代了《出关》创作的由来,表明写这篇小说的用意主要是批判老子这类“大而无当”的空谈家,他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纯粹是自欺欺人。因为“要无所不为,就只好一无所为”,否则 “一有所为,就有了界限,不能算是 ‘无不为’ 了”。鲁迅认为,这样的思想家是不中用的,“于是加以漫画化,送他出了关”。正是在这点上,“不料竟惹起邱先生的这样的凄惨”,千方百计要削弱作品的战斗性。这就深刻地揭露了邱韵铎之流歪曲《出关》 本意的目的和用心。

  这篇杂文围绕对小说《出关》“本意”的论争,紧紧抓住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出关》所设的 “关”,即诬蔑这篇小说“攻击个人”,“是作者自况”的谬论,予以批驳,文章虽短,却击中要害,战斗力强。

  字数:4186

  作者:尹鸿禄

  知识来源: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788-790页.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