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忆刘半农君》原文、注释和赏析

【导语】:

《——忆刘半农君》是鲁迅写的一篇文章,关于忆刘半农君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 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析】 刘半农去世后,在当时“很有些刊物热闹了一番”,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借悼念为名,肆意歪曲刘半农,将这位五四时期的先进人物“封为复古的先贤”,其目的如鲁迅所说: “用他的神主们来打 ‘趋时’ 的人们。” 鲁迅对 “趋时”解释道: “所谓 ‘趋时,中的一部分: ‘前驱’ 的意思”①也就是说,他们借助歪曲了的刘半农形象来达到打击主张革新者的目的。为揭穿这些人的见不得人的企图,鲁迅要还刘半农历史上的本来面目。这就是本文中所说的“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与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它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

  鲁迅以刘半农的朋友身份,向我们介绍了他在五四时期反封建斗争中的光辉业绩: 其一是他与钱玄同合演的批驳封建复古派的“双簧信”。这次成功的演出,大长了革新派的志气,大灭了国粹派的威风,鲁迅说他“跳出鸳蝴派,骂倒王敬轩”; ②其二是创造 “她” 和“牠”字,将男他,女她,物牠分离出来,丰富了文字的表现力,也更为科学,是创新意义也是对封建复古派的一个打击。鲁迅总结道:“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 ‘若丧考妣’,恨不得 ‘食肉寝皮’ 的时候,所以的确是 ‘大仗’。”鲁迅也指出当时的刘半农也有弱点,即“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表现为“浅”。可是将这弱点和胡适相比,它又是优点了,那就是为人直率真诚,信得过。鲁迅打了一个比方:“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 ‘内皆武器,来者小心!’ 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 ‘武库’ 的一个人。”这种因 “浅” 表现出来的 “真”,说明刘半农有一颗 “童心”。明代反封建思想家李贽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在他看来,“童心” 是不能 “失却” 的: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③李贽的 “童心”说是针对程朱理学的虚伪而言的,因此鲁迅肯定了刘半农的“浅”是颇高的评价。早年的他确是一位英勇的反封建斗士。

  刘半农也确有缺点,尤其是在他“据了要津”之后。其一为 “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他于1932年至1934年在《论语》、《人世间》等刊物上发表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在这些诗文中,他卖弄古文,嘲笑青年。鲁迅曾在《 “感旧” 以后》 中,指出他古文根底实在很浅,卖弄的结果往往弄巧成拙。对这一点尚可原谅,但认为嘲笑青年就太不该了。鲁迅说:“当时的白话运动是胜利了,有些战士,还因此爬了上去,但也因为爬了上去,就不但不再为白话战斗,并且将它踏在脚下,拿出古字来嘲笑后进的青年了”。此时的刘半农正在开历史的倒车了。他的另一个缺点是嘉爱奉承,听不得不同意见。鲁迅对刘半农所标点的流于流滑的小说《何典》有不同看法,他“不高兴了”。指出他发表于《语丝》中的《林则徐照会英吉利国王公文》中的史实性错误,他也“不快活”。

  鲁迅对刘半农实事求是的评价是本着对老朋友的真心爱护与关心,也是对历史的负责。他说:“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可是在当时,借悼念死者以达到利己的目的是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鲁迅总是与这种不良现象作斗争的。而说出真相,还历史本来面目,就是最好的斗争方式。难怪鲁迅在《忆韦素园君》中感叹道:“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被攻击和冷落,一瞑之后,言行两亡,于是无聊之徒,谬托知己,是非蜂起”。

  人们在读过这篇杂文后,刘半农给人的印象最深的地方也许就是他的“浅”了。对这种既表现为缺点同时又为优点的现象是颇不易说清的。但鲁迅却用引事物的喻论的“譬论”达到说清问题的要求,有人认为它实际上是“串喻”,即“两个以上的形象,被作家组织起来后自成一个比喻的系统,这众多的喻体之间往往有一条情节的线索连贯起来,成为一串”。④这是有道理的,如说:“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这就是极好的“串喻”的运用。

  字数:3333

  注释

  ①②鲁迅《趋时和复古》

  ③转引自敏泽《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70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④周葱秀《“譬论”和“串喻”》,《鲁迅研究》第13期。

  作者:翟大炳

  知识来源: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719-721页.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