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反“漫谈”》原文、注释和赏析

【导语】:

《反“漫谈”》是鲁迅写的一篇文章,关于《反“漫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分享。

  我一向对于《语丝》没有恭维过,今天熬不住要说几句了: 的确可爱。真是 《语丝》之所以为 《语丝》。

  像我似的“世故的老人”是已经不行,有时不敢说,有时不愿说,有时不肯说,有时以为无须说。有此工夫,不如吃点心。但 《语丝》上却总有人出来发迂论,如《教育漫谈》,对教育当局去谈教育,即其一也。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即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定要有这种人,世界才不寂寞。这一点,我是佩服的。但也许因为“世故”作怪罢,不知怎地佩服中总带一些腹诽,还夹几分伤惨。徐先生是我的熟人,所以再三思维,终于决定贡献一点意见。这一种学识,乃是我身做十多年官僚,目睹一打以上总长,这才陆续地获得,轻易是不肯说的。

  对“教育当局”谈教育的根本误点,是在将这四个字的力点看错了:以为他要来办“教育”。其实不然,大抵是来做“当局”的。

  这可以用过去的事实证明。因为重在“当局”,所以——

  一 学校的会计员,可以做教育总长。

  二 教育总长,可以忽而化为内务总长。

  三 司法,海军总长,可以兼任教育总长。

  曾经有一位总长,听说,他的出来就职,是因为某公司要来立案,表决时可以多一个赞成者,所以再作冯妇的。但也有人来和他谈教育。我有时真想将这老实人一把抓出来,即刻勒令他回家陪太太喝茶去。

  所以:教育当局,十之九是意在“当局”,但有些是意并不在 “当局”。

  这时候,也许有人要问:那么,他为什么有举动呢?

  我于是勃然大怒道:这就是他在“当局”呀!说得露骨一点,就是 “做官”! 不然,为什么叫 “做”?

  我得到这一种彻底的学识,也不是容易事,所以难免有一点学者的高傲态度,请徐先生恕之。以下是略述我所以得到这学识的历史——

  我所目睹的一打以上的总长之中,有两位是喜欢属员上条陈的。于是听话的属员,便纷纷大上其条陈。久而久之,全如石沉大海。我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聪明,心里疑惑:莫非这许多条陈一无可取,还是他没有工夫看呢?但回想起来,我“上去”(这是专门术语,小官进去见大官也)的时候,确是常见他正在危坐看条陈;谈话之间,也常听到“我还要看条陈去”,“我昨天晚上看条陈”等类的话。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我正从他的条陈桌旁走开,跨出门槛,不知怎的忽蒙圣灵启示,恍然大悟了——

  哦!原来他的“做官课程表”上,有一项是“看条陈”的。因为要“看”,所以要“条陈”。为什么要“看条陈”?就是“做官”之一部分。如此而已。还有另外的奢望,是我自己的胡涂!

  “于我来了一道光”,从此以后,我自己觉得颇聪明,近于老官僚了。后来终于被“孤桐先生”革掉,那是另外一回事。

  “看条陈”和“办教育”,事同一例,都应该只照字面解,倘再有以上或更深的希望或要求,不是书呆子,就是不安分。

  我还附加一句警告: 倘遇漂亮点的当局,恐怕连“看漫谈”也可以算作他的一种“做”——其名曰“留心教育”——但和 “教育”还是没有关系的。

  九月四日。

  【析】 封建社会历史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从来没有把教育认真当一回事。到了民国初年,所谓的教育更是一个空架。1927年8月,把持北洋政府的奉系军阀张作霖,面对着大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形势,为了加强对教育界的控制,强行把北京九所不同性质的国立学校合并为“京师大学”。这种违背教育特点的做法当然立刻引起教育界的不满,许多评论、抨击的文章纷纷而出。鲁迅的 《反 “漫谈”》 也是其中一篇。

  《反“漫谈”》是从北大教授徐祖正的《教育漫语》生发开来写成的。鲁迅别出心裁地摘取了“漫谈”二字,“反”其意而论之,意思是和军阀政府“漫谈”教育是谈不通的,只能从反面看,从反面做文章;也因为此,“反‘漫谈’”还包含着反对和这些军阀官僚谈诸如教育等一切正经事的意思。

  为什么不能和北洋政府谈教育? 因为鲁迅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他在民国政府教育部任了十多年的职,看过“一打以上”的教育总长像走马灯似地上台下台,早已洞悉这个政府的官场奥秘。他们只是要权要钱要私利,何尝有半点真心为国为民办事之心?所以徐祖正教授等知识分子要和他们“漫谈教育”,真是“迂论”十足。鲁迅辛辣地指出:“对 ‘教育当局’ 说教育的根本误点,是在将这四个字的力点 (即关键字眼——笔者注)看错了: 以为他要来办 ‘教育’。其实不然,大抵是来做 ‘当局’ 的。”那些官老爷们,所以出任教育部门的主管,并非是来办教育,而 “十之九是意在 ‘当局’”,“说得露骨一点,就是 ‘做官’”。还有十分之一呢? 虽然“意并不在当局”,却也有别的并非办教育的原因,诸如文中所说的为某某公司财团立案表决时多一个赞成票等等。总之,当官就是谋私利(主要是自己的,或小集团的),什么“教育”不“教育”,不过是幌子而已。

  鲁迅这个一针见血的看法是有大量事实作根据的:一、教育总长设置的随意性。教育总长并非特别杰出的有识之士所任,“学校的会计员,可以做教育总长”;也并非学有专长、富有教育经验的人所任,“教育总长,可以忽而化为内务总长”;教育是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司法,海军总长,可以兼任教育总长”。这些都是北洋政府十多年来贻笑天下的丑事,有案可查,有文在录的。说明北洋政府根本不把“教育”当一回事,设立“总长”一职,不过是为了加强对教育界的控制。二、鲁迅亲身经历。鲁迅曾见过“一打以上的总长”在任,其中有两位以喜欢下属上条陈出名,似乎真的很肯办“教育”。但奇怪的是下属们的条陈“纷纷”,却均如泥牛入海。终于一天鲁迅明白了,“看条陈”是他们做官内容的一项,仅“看”而已,并非去做的。总之,要和北洋政府 “谈教育”,无异于对牛弹琴。文章通过对“当局” 的解剖,巧妙地剥开了北洋政府的画皮。

  《反“漫谈”》之妙,首在构思奇巧。在众多的抨击、评论北洋军阀的文章中,有“谈”的,有“骂”的,有“讥讽”的,有“耻笑”的,但无一不从教育的规律、特点谈起。这也是必然之理: 对方违背事物本身发展规律,当然应该以这方面的道理驳之,如此方显得立论稳实、义正词严,然而鲁迅偏偏撇开这条正道,另辟蹊径,从背后向敌人投出枪刺:北洋政府根本就不知,也不管“教育”是什么,何必与他们费什么唇舌!这批军阀不过是想当官,以更严地控制教育界,谋取更多的私利!一下将他们的假面具从背后掀开。这样做比之正正经经地论述教育规律、特点,然后认认真真地驳斥北洋政府的做法,费力既少,效果又大,还给读者带来新奇的趣味,可谓一举三得。这种构思之妙,又表现在驳论的突破口的选择上。文章从“漫谈教育”谈起,扯到“教育当局”,然后紧紧抓住“当局”二字做文章,毫不松口,将反动派的本质毫不容情地揭露无遗。文中反语、谐语大量使用,幽默之味盎然,讽刺锋芒暗隐,更使《反“漫谈”》表现出鲁迅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特色。

  字数:2760

  作者:雷锐

  知识来源: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505-506页.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