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黄花节的杂感》原文、注释和赏析

【导语】:

《黄花节的杂感》是鲁迅写的一篇文章,关于《黄花节的杂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黄花节将近了,必须做一点所谓文章。但对于这一个题目的文章,教我做起来,实在近于先前的在考场里“对空策”。因为,——说出来自己也惭愧,——黄花节这三个字,我自然明白它是什么意思的;然而战死在黄花冈头的战士们呢,不但姓名,连人数也不知道。

  为寻些材料,好发议论起见,只得查《辞源》。书里面有是有的,可不过是:

  “黄花冈。地名,在广东省城北门外白云山之麓。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党数十人,攻袭督署,不成而死,丛葬于此。”

  轻描淡写,和我所知道的差不多,于我并不能有所裨益。

  我又愿意知道一点十七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的情形,但一时也找不到目击耳闻的耆老。从别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乡——的例子推想起来,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没有什么意见,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接着便将被人们忘却。久受压制的人们,被压制时只能忍苦,幸而解放了便只知道作乐,悲壮剧是不能久留在记忆里的。

  但是三月二十九日的事却特别,当时虽然失败,十月就是武昌起义,第二年,中华民国便出现了。于是这些失败的战士,当时也就成为革命成功的先驱,悲壮剧刚要收场,又添上一个团圆剧的结束。这于我们是很可庆幸的,我想,在纪念黄花节的时候便可以看出。

  我还没有亲自遇见过黄花节的纪念,因为久在北方。不过,中山先生的纪念日却遇见过了:在学校里,晚上来看演剧的特别多,连凳子也踏破了几条,非常热闹。用这例子来推断,那么,黄花节也一定该是极其热闹的罢。

  当三月十二日那天的晚上,我在热闹场中,便深深地更感得革命家的伟大。我想,恋爱成功的时候,一个爱人死掉了,只能给生存的那一个以悲哀。然而革命成功的时候,革命家死掉了,却能每年给生存的大家以热闹,甚而至于欢欣鼓舞。惟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同是爱,结果却有这样地不同,正无怪现在的青年,很有许多感到恋爱和革命的冲突的苦闷。

  以上的所谓“革命成功”,是指暂时的事而言;其实是“革命尚未成功”的。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不过,中国经了许多战士的精神和血肉的培养,却的确长出了一点先前所没有的幸福的花果来,也还有逐渐生长的希望。倘若不像有,那是因为继续培养的人们少,而赏玩,攀折这花,摘食这果实的人们倒是太多的缘故。

  我并非说,大家都须天天去痛哭流涕,以凭吊先烈的“在天之灵”,一年中有一天记起他们也就可以了。但就广东的现在而论,我却觉得大家对于节日的办法,还须改良一点。黄花节很热闹,热闹一天自然也好;热闹得疲劳了,回去就好好地睡一觉。然而第二天,元气恢复了,就该加工做一天自己该做的工作。这当然是劳苦的,但总比枪弹从致命的地方穿过去要好得远;何况这也算是在培养幸福的花果,为着后来的人们呢。

  三月二十四日夜。

  【析】 本文写于1927年3月24日夜,3月29日上午九时,鲁迅赴岭南大学讲演,据当年4月3日广州《南大青年》第15卷第21期报道:“周树人先生演说,略谓先烈的牺牲,是为革命奋斗,为中国全体人民谋幸福。但最怕先烈苦心,后继无人。现在革命还未成功,所以我们要继续他们的志向,努力奋斗。”这一史料当可与本文相印证,有助于理解写作的历史背景,也有助于理解本文立论的题旨。

  文分三大部分。第一段,开门见山地破题,“黄花节将近了,必须做一点所谓文章”,鲁迅初到广州,为辛亥广州起义的先烈葬骨广州市郊黄花岗的纪念节,写点“杂感”,以应《政治训育》编者的约稿。“但对于这一个题目的文章,教我做起来,实在近于先前的在考场里 ‘对空策’”。这说明应景 “遵命” 的 “杂感”,临时动笔,并非易事。何况,当时社会政治急骤变化,鲁迅处身于四·一二大屠杀的前夕撰作演讲,也非易事。话题只好从“黄花节”开始。从查 《辞源》,到 “一时也找不到目击耳闻的耆老”,真的 “说出来自己也惭愧”,因为“战死在黄花冈头的战士们呢,不但姓名,连人数也不知道”。这 “被人们忘却”的革命史页,连同献身的先烈“悲壮剧是不能久留在记忆里的”。这是为什么?发人深思。第二段开头“但是三月二十九日的事却特别,当时虽然失败,十月就是武昌起义,第二年,中华民国便出现了”。直接点出了黄花节的纪念在于“成为革命成功的先驱”。从“久在北方”,遇见过中山先生纪念日 “非常热闹”,到“推断”黄花节的“极其热闹”,发抒实感,“我在热闹场中,便深深地更感得革命家的伟大”。从而,非常精辟地引出了“惟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的哲理,儆人永念。同时,面对“很有许多感到恋爱和革命的冲突的苦闷”的青年,给予开导。最后,严肃地分析所谓 “革命成功”:“是指暂时的事而言;其实是‘革命尚未成功’的。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 ‘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这不仅有力地批判了别有用心的“革命成功”论者,也当头棒喝了丧失警惕而陶醉于胜利者。

  黄花节其时,北伐在胜利进军,盘踞南昌的蒋介石,正加紧同帝国主义勾结,策划反革命政变的阴谋。上海工人起义取得胜利,英法帝国主义竟助孙传芳屠杀工人;北伐军攻克南京城,停留在江面上英、美、日军舰当日竟助张宗昌炮轰市民;在广州,从支持资本家开除大批工人的严重事件,到报刊上屡见“退出共产党声明”……一边磨刀霍霍,大有“黑云压城”之势,一边散布麻醉性的言论,鼓吹所谓 “北伐军直捣幽燕之日,即国民革命大功告成之时”,令人忘其所以。鲁迅清醒地预感到革命存在着危机,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经了许多战士的精神和血肉的培养,却的确长出了一点先前所没有的幸福的花果来,也还有逐渐生长的希望。倘若不像有,那是因为继续培养的人们少,而赏玩,攀折这花,摘食这果实的人们倒是太多的缘故。”这一年是中国革命发展过程中出现重大挫折和重大转折的一年,而鲁迅在广州,亦是他的重要的时期。李何林认为,“由前期的一般唯物论和进化论以及马列主义因素到辩证唯物论,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转折点。行文至此,足见鲁迅对于当时的现实的认识,对于革命的形势的估计,都是洞若观火。不过,煞尾并不嘎然而止,有心添上“我却觉得大家对于节日的办法,还须改良一点”尾声。从“黄花节很热闹”到“热闹得疲劳了”,点染自己的“杂感”:“这当然是劳苦的,但总比枪弹从致命的地方穿过去要好得远;何况这也算是在培养幸福的花果,为着后来的人们呢。”这样阐述不抽象,议论不空洞,动笔辄止,左右逢源,议论风生,不失其杂文大师的风范;人们读后,简明有得,回味无穷。

  鲁迅的“杂感”式杂文,质直而又雄浑,平正而又酣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技法。本文虽属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却以对社会现实的深度洞察,立论耐人寻味,颇有回肠荡气的魅力。尤其文中精辟的警句,既充盈着哲理的亮色,又洋溢着斑烂的文采。例见上述引文,不再重赘。

  字数:2795

  作者:李乡浏

  知识来源: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494-495页.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