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原文、注释和赏析

【导语】: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写的一篇文章,关于《论雷峰塔的倒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然而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雷峰塔。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个叫作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青蛇化作丫鬟,也跟着。一个和尚,法海禅师,得道的禅师,看见许仙脸上有妖气,——凡讨妖怪做老婆的人,脸上就有妖气的,但只有非凡的人才看得出,——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我的祖母讲起来还要有趣得多,大约是出于一部弹词叫作《义妖传》里的,但我没有看过这部书,所以也不知道“许仙”“法海”究竟是否这样写。总而言之,白蛇娘娘终于中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此后似乎事情还很多,如“白状元祭塔”之类,但我现在都忘记了。

  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书,说杭州人又叫这塔作保叔塔,其实应该写作“保俶塔”,是钱王的儿子造的。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听说,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至荼毒生灵,想要拿办他了。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我对于玉皇大帝所做的事,腹诽的非常多,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为“水满金山”一案,的确应该由法海负责;他实在办得很不错的。只可惜我那时没有打听这话的出处,或者不在《义妖传》 中,却是民间的传说罢。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那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

  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析】 1924年9月,座落在杭州西湖边上的雷峰塔倒塌了,当时还在北京工作的鲁迅,听到这个消息,联系到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写成了这篇著名的杂文。作者以“听说”一条社会新闻写起,以雷峰塔的倒掉引出群众喜闻乐道的白蛇传的故事和“蟹和尚”的传说,借着传说中的“镇压之塔”必倒,来说明古今一切镇压人民的反动统治也必倒的真理,从而触及现实、讽喻时事,表达了反封建的主题。

  作者围绕“雷峰塔的倒掉”这一议论中心,从三个方面逐层展开论述:第一,从“我”对雷峰塔的态度论。作者先从对雷峰塔的外形议论写起,再叙述白蛇娘娘的故事,点出塔的实质,文章从实入手,由实写到虚,由外形到实质,然后直接表明态度,笔脉层次感极强。这层的结论是:塔不倒,我心不快——塔,该倒!第二,从人民对塔倒的态度论。上一层作者仅是表明自己对塔的看法,这一层是将论证推进一步,以人民为塔倒而“欣喜”立论。作者在摆事实、讲道理的说理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塔倒,人心大快——雷峰塔,倒得好! 第三,从民间传说中法海的可耻下场论。前两层是正面论述,这层却从反面阐明,法海镇压无辜,作恶多端,惹得天怒人怨,它遭拿办是罪有应得,从而论述作为镇压象征的雷峰塔,也早该倒掉了,这在说理上,又深入了一层。第四,在前面三论的基础上,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辛辣的笔调,通过“当初”与“现在”两相对照,深刻揭示了一条历史规律:象征镇压的雷峰塔终于倒掉了,一切镇压人民的反动统治势力,终究是要垮台的,从而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如果说在结构全文上,作者已布局精当,那么在结尾的处理上,就更见作者的匠心了。本文以“活该”两字独立成段,结束全文,言简意赅,意味无穷。一是顺着上文而来,当初造镇压之塔时,法海是何等残忍、威风,现在塔已倒掉,白蛇娘娘已解放,造塔的和尚却只能躲进蟹壳里,害人者终究害了自己,真是“活该”!文字顺理而出,作者对法海咎由自取的嘲笑之情跃然纸上。二是和前文“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相呼应,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对封建卫道者终于逃不出历史惩罚的极度欣喜之情;对法海的那样结局,“田夫野老,蚕妇村氓”,谁个不从心里喊出“活该”!三是从全文的结构看,作者步步议来,指出雷峰塔的倒掉,不仅“该”,而且是“活该”,用加重语气感情色彩的办法,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对全文作了一个辛辣有力的总结。

  为了阐明观点,鲁迅先生在这篇杂文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叙事、议论,让读者在对比中明白是非曲直,形成喜恶爱憎。其一、用雷峰塔的真景和虚名对比,得出“名不符实”的结论,因此作者认为塔倒掉并不可惜;其二、用白娘娘形象和法海形象对比,得出雷峰塔是“镇压的塔”的结论,表达了作者希望塔倒掉的心情;其三、用和尚的本分(念经)和法海的行径对比,得出法海“是怀着嫉妒”的结论,因此作者认为玉帝拿办法海,“实在办得很不错的”。其四、用白娘娘的结局和法海的下场对比,得出“塔是终究要倒的”结论,因此作者认为,塔的倒掉,法海的受罚,真是“活该”。这样对比叙事议论,就能让读者在比较中明辨是非,形成爱憎,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所要阐明的观点。

  在行文中,作者注意用色彩鲜明的语言,来表达浓烈的爱憎感情。文章开头,作者就用一个贬义重叠形容词 “破破烂烂”和一个否定句,“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透露出自己对象征“镇压”的雷峰塔的厌恶之情。第四段写雷峰塔倒了,一个副词 “居然”,一个问句 “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用得极为精确,欢欣之情溢于言表。作者在叙述白蛇娘娘的故事时,无处不是同情、支持,文中运用 “报恩”、“寻夫”、“为白娘娘抱不平”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深切同情。在写法海时,文中多用贬语,或讽刺,或嘲弄,或斥责。作者谴责他是“横来招是搬非”,“荼毒生灵”,戳穿他是“怀着嫉妒”,嘲讽他下场可悲,“逃来逃去”,只得“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出来,只有“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作者还用幽默的笔法,选用 “揭开”、“切下”、取出”、“翻转”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民间煮蟹→剥蟹→吃蟹→捉“蟹和尚”的经过,对法海冷嘲热讽,真可谓“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作者在字里行间,处处都表露出对这位封建卫道者的极端憎恨、鄙视的感情。

  字数:2919

  作者:赵光昭

  知识来源: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393-394页.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