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宿诺》原文及赏析

【导语】:

《宿诺》是黄裳写的一篇散文,关于《宿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宿诺》原文及赏析,来了解一下吧。

  沈从文是个写文章的人。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写文章的人不就是作家么?不,这并不一定就是一回事,我在中学里就开始读沈从文的文章了。读过《边城》、《湘行散记》,觉得很喜欢。他的小说我读得不多,可是我知道他写得很多。他的小说我也并不是篇篇都喜欢。他是个勤奋的人,细致的人。他很重视技巧,他是很早尝试运用各种技巧于作品中的人。但技巧并不能决定作品的成败,也不能决定作品的“伟大”与“渺小”。记得他很喜欢讲“读生活这本大书”这样意思的话。这是真的,也是不错的。他读过了种种“生活”以后,就用他那支细巧的笔加以记录,勤恳地,想方设法记录下来。他走过了一条漫长崎岖的道路,看见过各种各样的“生活”。我说他的有些小说我并不喜欢,想想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他笔下的有些生活本身不惹人喜欢。不知道说得可对。

  在通信中我曾说起非常喜爱他写的一本《湘西》。这不是小说,也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纯正的“散文”。从回信中知道他并没有不高兴,我于是感到心安。称赞一位小说家并非小说的作品,是有点唐突的。这事开始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近来我又觉得他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那本书写得好,这就更和“小说”不沾边了。他的文字是有一种特别的风格的,这恐怕不完全是由于讲究技巧。这是一种的的确确与旁人不同的风格。有自己的风格是可贵的。我们实在也听腻了某种似乎已成为定局的调子。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即使是很好的思想,用那种过于滥熟调子唱出来也不能吸引人。这也许就是我们不能过分轻视风格的原因之一。

  上面这些意思就是想说明沈从文为什么是个写文章的人,可能依旧一点都没有说清楚。

  听说最近沈从文在海外受到了非比寻常的重视,有不少人在研究他的作品,研究者还有因此而获得高级学位的。听到这类消息我是高兴的,不过也不想设法去找什么研究论文来看,连报道也没有见到过一篇。我感到高兴的是因为一个作者在寂寞了多年之后又被人记起。这事在一个写文章的人说来是头等重要的。文章的生命不就寄托在读者身上么。至于引起重视的原因倒是容易理解的。秦始皇墓侧兵马俑坑的被发现与引起轰动也就是同样的道理。不是站在坑边的一切洋人都一律惊叹并慷慨地称之为世界第九奇迹么?我想这是不必大惊小怪的。说奇迹也确不愧为奇迹,但在严格的美术评论家看来,也不免平平常常、千篇一律。何况这一大批兵马俑的被制造出来,不也只是为了夸耀秦始皇的无上封建权威,有什么意思呢?这样推论下去是很有陷入庄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危险的。好在沈从文的文集已经陆续编印出版了,好像已经出版了几大本。还是捺着性子听听读者的意见吧。

  也还是一九四七年开始起劲收集时贤书法时的事。曾托靳以寄了一张笺纸到北平去请沈从文写字,不久寄来了。在一张小小的笺纸上临写了三家书法。包世臣、梁同书和翁方纲。在笺尾有两行小字,是他自己的话,字也是他自己的面目。他说,

  包梁二书均不喜。苏斋虽瘦而腴。上官碧。

  上官碧是他常用的笔名。他说得对,包安吴、梁山舟虽然都是有重名的书家,但到底看不出那好处来。梁书虽有姿媚,但总脱不出馆阁体的牢笼。安吴是理论家,但理论家往往不能在实践中实现他的理论,正好像我们不能要求文学评论家写出一篇好小说来一样。只是翁苏斋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腴”的,“瘦”的作品则很少看到。

  这张字他大概不大满意,不久又寄来了一张长长的条幅。这是他一直写的章草了。属名仍作上官碧,后面有长跋:

  黄裳先生远道邮佳纸索书,为用李福寿笔涂抹,竟成墨冻蝇。复检旧纸,经意一书,拙陋益增。始知婢学夫人,大不容易。仍只宜用起码价钱小绿颖笔在公文纸上胡画,转有斌媚处也。因检习字一纸相寄。从文

  这些话说得很有意思。过去文学艺术家有许多人发表过相似的见解。可见好文章、好诗……都不是经意作出来的。当然这也不能说死了。世上无论什么事,一说死总非弄坏不可。文学艺术上的事尤其是如此。写小说又何尝不是这样,讲技巧讲过了头,往往只能产生“墨冻蝇”,这是并不少见的事。

  这时他和住在北平的一些朋友好像都喜欢写字,他又寄来了一张更长的条幅,右下角题记说:

  霁清轩中三人同书,上官碧记

  卷末题记说,“二行至‘万余里’从文书;二至四行充和书;至六行,从文,七行金甫书。时三十六年八月,于故都之颐和园中。”

  充和是张充和,从文夫人的妹妹;金甫是杨振声。

  这一张字照我外行的看法,应以张充和为第一。至少在流动宛转这一点上,是突出的。杨金甫也能书,这我过去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字当然更老到,但在这里却没有凌厉之气。三位都是书家,是明明白白的事。

  我连忙向靳以打听关于张充和的事,又要他写信去请她给我写字。靳以是极善于讲故事的,听他讲张充和,就像读一篇小说。可惜三十多年过去,一些都记不起了。

  一九七五年前后,黄永玉南来,路过上海。从他那里打听到沈从文的近况,这以后与他又开始了通信。时距锦江楼头一见,又过了十来年。从信里知道他还在写字,不久就寄了一张来,用的大约是从一本旧帖上取下来的厚棉纸副页,经过水湿,渍痕宛然。纸上用铅笔打了格子,在上面写了四首诗。这幅字写得非常好,虽然旧时面目仍在,但平添了如许宛转的姿媚。小跋说,“试用明拓帖扉页衬纸,七分钱新制‘学生笔’,写四小诗。纸笔均佳妙,惟执笔之手不济事!书奉黄裳兄正谬。沈从文年七十进四”。

  在那时候,得到这样一张字,是使人非常高兴的。那是一小撮人张牙舞爪,全国人民痛苦忧愤的日子。不想听或听厌了“样板戏”的人真是走投无路了。整天赖在公园里打太极拳也不是事。弄盆景、养金鱼、种花、捉皮虫……都成了“风”。“当局”好像也并不起劲地加以禁止。在这种时候,写写字好像就成为一种高雅而无害的高级消遣。也不能说这就没有一点实用价值,抄起大字报来,一笔好字至少也能增加一点吸引力,或增强人们拜读时的忍耐心。不过要写字也还是以抄录“革命”词句为好,像沈从文在这里写什么“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也还是老大的不妥当,即使这诗是宋朝人作的也罢。

  前年夏天,忽然接到卞之琳从北京寄来一封信,说他去年秋天在美国访问时遇到张充和,提起三十多年前的“旧约”,现在要实践了。随信附来的是张充和的一封信,略云:

  奉上拙书一幅,想来你已忘记此事。因靳以四九年的信尚在,非了此愿不可。我的字时写时辍,不成‘体’统。……附上靳以信影本,一叹!

  靳以的信说:

  充和:看了你的信,大家都觉得你们还是回来的好。这个大场面你不来看也是可惜的。当初我就以为你的决定是失策,可是没有能说,也不好说。看到你的兴致那么高。有机会还是回来吧,你答应过给‘黄裳’写的几个字也没有影子,得便写点寄来吧。我们都好,大家都盼望你回来。靳以。四月廿日(一九四九)

  接到这封信和字,真是说不出什么滋味,痴坐了许久。从靳以的这封短信里,似乎又活龙活现地看到了他这个人。他善良热情,关心朋友,爱护朋友。信很短,可是里面藏着的“话”很多。仿佛可以看见、听到他那胖胖的双颊上蠕动的微红,眼镜后面眯缝闪动的双眼,好像有点口吃似的断断续续说出来的话,他那总是抹不掉的微笑和一会都停不下来的动作,这一切都永远消失了。记得我托他请张充和写字,也不过说过就算了。也许开玩笑地催过他。可是他却郑重其事地记在心里,在写这封信时还不忘记提一笔。

  读了这信,真不是“一叹”就能了事的。

  同时附来的是一幅皮纸朱丝阑的卷子。写的是《归去来辞》。楷书。卷末题记说是应我“三十年前转托靳以之嘱”。在之琳的另一信中说她“今年(一九八一)八月在南德明兴(慕尼黑)客居三个月,回到美国新港,发现田园荒芜,手植菊已被草掩盖,连根都找不着,写信给我说,松还可以,菊何能存。”这似乎可以解释何以要写陶渊明此文的动机。但写此辞时在南德,在回美以前,她还没有看见“三径就荒”的情景。可见这一推测是不确的了。那么女书家到底为什么在去国三十年后写下了这么一篇《归去来辞》呢?

  这“辞”可能是背写的,中间有遗漏。但重要的句子却一句都不曾缺少。

  三十多年前收集的一批师友墨迹在十年前被抄没了。后来又意外地收回了其中的一部分。在我开始介绍这一组劫余书件时,题下了一个《珠还记幸》的总题,表示了一种意外侥幸的高兴心情。失去的墨迹中就有靳以写的一张。他不是书家,但字迹却是秀丽的。平明出版社有许多新书的封面,就都是巴金抓住他写下的。现在却只能看到一封短笺的复印件。这封短笺被女主人带到国外,幸存下来了。躲过了被抄没的厄运。抄不去的还有靳以三十年前的嘱托。现在她践了“宿诺”。

  在这里记下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有的人看来也许还是迹近“无聊”的小事。有一条奇妙的线在牵动着它们,这条线虽然细弱、飘忽,往来无迹,但它牵动的却可能是非常的重量。这在有些人是不可能理解的,也不应该要求他们理解。

  ————一九八三、二、十八。

  为了行文的方便,文中提到的许多人都没有加上敬称。作者附记。

  黄裳《宿诺》赏析

  收藏书籍字画古董文物的人大概有两种:一种是“看好”的,就是关心这些文物的市场价格能不能升值。这是把收藏当生意做。这种人过去有,现在也不少。另一种则是“好看”的,因为这些书籍字画古董文物有艺术价值,才收藏它的——黄裳先生当然是属于这一类的人。

  这一篇《宿诺》,表面上说的是自己手头收藏的现代名人墨迹,实在是在述说朋友之间的友情。正如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所说的:“在这里记下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有的人看来也许还是迹近‘无聊’的小事。有一条奇妙的线在牵动着它们,这条线虽然细弱、飘忽,往来无迹,但它牵动的却可能是非常的重量。这在有些人是不可能理解的,也不应该要求他们理解”。

  这里只说说我个人对它的理解。古人重道义,有“一诺千金”之说。答应了你一件事,总得千方百计地完成。至于事隔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宿诺”,居然照样完成。这种友谊就可贵,这种人更可贵——他说的是沈从文、张充和,还有一个是牵线搭桥而又去世多年的章靳以。对于这几个人,都可以说两句。

  知道沈从文是个著名小说家的人很多,知道他后来成为一个文物工作者的人也不少,而知道他同时又是一位书法家的人恐怕就不多了。从作者的文章和附图中可以看出,沈从文非但字写得好,而且在临摹前辈书法家方面也下过大功夫,更可贵的是他的评论极有眼光。包世臣、梁同书和翁方纲都是清代著名书法家,沈从文非但临摹了他们的书法,还道出自己的喜恶,尤其对翁方纲“虽瘦而腴”的评价更恰到好处。我尤其喜欢他的两则跋语,尽管相隔三十年,而且境遇大不相同,但是依然不改从容不迫、自得其乐的个性。须知,沈从文并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教育,他是一个湘西的“乡下人”,流浪到北京,学写小说而成名,完全依靠自学,治一门学问成一代大家,书法对他来说是“余事”,居然也如此精美深湛。

  沈从文的夫人是合肥张家的“三小姐”张兆和。她的父亲张冀牖从安徽来到苏州定居,创办了一所女子中学,他家的四个女儿,个个才貌出众,术有专攻,都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大姐张元和善昆曲,嫁给昆曲名小生顾传玠,定居在美国;二姐张允和,也善昆曲,嫁给先是银行家后来成为语言文字学家的周有光;三姐张兆和,是沈从文夫人;小妹妹张充和嫁给美国汉学家傅汉思。我们这里看到的是张充和的工笔小楷,娟秀雅致,见功夫又见其修养。要补充的一点是张充和的文章也写得极好,她有一篇《三姐夫沈二哥》(写于1980年)真是把沈从文写活了。这四位才女,目前都还健在,而且有九十高龄了。

  章靳以(1909—1959)则去世较早,但他在文人中的影响不小,因为他长期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有一位评论家说:“他生于北而学于南,在上海开始小说创作而在北平趋于成熟,在南北两个文化中心以小说快手和编辑大家驰名,天然地充当了京派作家群和上海作家的粘合剂。”(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二卷)。这“粘合剂”形容得极妙,在黄裳的这篇文章里,靳以(又是黄裳在南开中学读书的老同学)正是发挥了“粘合剂”的作用。沈从文的字、张充和的字、包括杨振声的字,都是通过他弄来的。可是他自己的字呢,他的一封信意外地附在张充和在三十多年后寄来的书法之中,也写得十分流动有致。

  沈从文、张充和、杨振声、章靳以这些人的字当然是写得好看的。在这些好看的字的背后,我们又看到了中国文人所特有的艺术情趣和友谊,特别是他们待人待己的人格操守,这些使他们在书法中在文章中活着,而且长久地活着。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 《小公务员之死》小说原文

    《小公务员之死》是很经典的一部短篇小说,关于《小公务员之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11

  • 《我的叔叔于勒》短篇小说原文

    《我的叔叔于勒》是很经典的一部短篇小说,关于《我的叔叔于勒》原文哪里有呢,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11

  • 海明威《塞纳河畔的人们》小说原文

    塞纳河畔的人们 从勒穆瓦纳红衣主教路的尽头走到塞纳河有很多条路。最短的一条是沿着这条路径直往前,但是路很陡,等你走上平坦的路

    2022-04-27

  • 海明威《莎士比亚图书公司》小说原文

    莎士比亚图书公司 在那些日子里,我没有钱买书。我从莎士比亚图书公司出借书籍的图书馆借书看。莎士比亚图书公司是西尔维亚比奇开

    2022-04-27

  • 海明威《迷惘的一代”》小说原文

    迷惘的一代 为了享受那里的温暖,观赏名画并与斯泰因小姐交谈,很容易养成在傍晚顺便去花园路27号逗留的习惯。斯泰因小姐通常不邀请

    2022-04-27

  • 海明威《斯泰因小姐的教诲》小说原文

    斯泰因小姐的教诲 等我们回到巴黎,天气晴朗、凛冽而且美好。城市已经适应了冬季,我们街对面出售柴和煤的地方有好木柴供应,许多好咖

    2022-04-27

  • 海明威《圣米歇尔广场的一家好咖啡馆》小说原文

    圣米歇尔广场的一家好咖啡馆 当时有的是坏天气。秋天一过,这种天气总有一天会来临。夜间,我们①?只得把窗子都关上,免得雨刮进来,而冷

    2022-04-27

  • 海明威《潜流》小说原文

    潜流 斯托伊弗桑特宾对开门的女佣咧嘴一笑,正如每次斯托伊弗桑特宾咧嘴一笑时一样,对方也以粲然一笑回报他。 多萝西小姐很快就下楼

    2022-04-27

  • 海明威《梣树树根的腱》小说原文

    梣树树根的腱 从前还 不太开化的时代流行过一句谚语:Invinoveri-tas。①它大致的意思是说,在损人的杯中物的影响下,人能涤去拘谨和习

    2022-04-27

  • 海明威《一个在爱河中的理想主义者的造像》小说原文

    一个在爱河中的理想主义者的造像 故事一则 高架列车铁轨正好从办公室开着的窗户下经过。铁轨对面有另一幢办公楼。火车沿铁轨而行

    2022-04-27

  • 海明威《十字路口》小说原文

    十字路口 肖像选 波琳斯诺 波琳斯诺是我们湖湾区①曾有过的唯一的漂亮姑娘。她犹如一朵百合花从粪堆上直直地生长绽放开来,身体轻

    2022-04-27

  • 海明威《雇佣兵》小说原文

    雇佣兵 故事一则 要是你对在马克萨斯群岛②采珍珠的条件,对筹划中横穿戈壁滩的铁路上谋份差事的可能性,或者对那些以热的辣味肉馅玉

    2022-04-27

  • 海明威《大陆来的大喜讯》小说原文

    大陆来的大喜讯 ①《大陆来的大喜讯》是又一篇以古巴为背景的完整的短篇小说原编者注 接连吹了三天南风,王棕树灰色的树干在狂风里

    2022-04-27

  • 海明威《有人影的远景》小说原文

    有人影的远景 那座公寓里情况奇怪极了。电梯自然已经停开。连电梯顺着上下的那根钢柱都已经弯了,那六层大理石楼梯也有好几级已经

    2022-04-27

  • 海明威《岔路口感伤记》小说原文

    岔路口感伤记 我们是在中午前到达岔路口的,还 开槍误杀了一个法国老百姓。这人当时正快步穿过我们右方的田野,他已经过了农家房子,才

    2022-04-27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