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骂杀与捧杀》原文及赏析

【导语】:

《骂杀与捧杀》是鲁迅写的一篇文章,关于《骂杀与捧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现在有些不满于文学批评的,总说近几年的所谓批评,不外乎捧与骂。【首先叙述自己对文学批评的一个看法。】

  其实所谓捧与骂者,不过是将称赞与攻击,换了两个不好看的字眼。指英雄为英雄,说娼妇是娼妇,表面上虽像捧与骂,实则说得刚刚合式,不能责备批评家的。批评家的错处,是在乱骂与乱捧,例如说英雄是娼妇,举娼妇为英雄。【此段具体解释文学批评中“捧”与“骂”的具体含义。】

  批评的失了威力,由于“乱”,甚而至于“乱”到和事实相反,这底细一被大家看出,那效果有时也就相反了。所以现在被骂杀的少,被捧杀的却多。【此段由“捧与骂”说到“捧杀与骂杀”,“捧与骂”是手段,“杀”是导致的结果,也就是读者因“捧与骂”的误导而形成和本质和真实不相符的错误认识和看法。照应文章题目。因“被骂杀的少,被捧杀的却多”,所以后文举两个“被捧杀”的实例。】

  人古而事近的,就是袁中郎。这一班明末的作家,在文学史上,是自有他们的价值和地位的。而不幸被一群学者们捧了出来,颂扬,标点,印刷,“色借,日月借,烛借,青黄借,眼色无常。声借,钟鼓借,枯竹窍借……”②借得他一榻胡涂,正如在中郎脸上,画上花脸,却指给大家看,啧啧赞叹道:“看哪,这多么‘性灵’呀!”对于中郎的本质,自然是并无关系的,但在未经别人将花脸洗清之前,这“中郎”总不免招人好笑,大触其霉头。【此段列举袁中郎被“捧杀”的具体情况,被追捧的甚至连其文章的标点都点错,反而使读者认为袁中郎像个故弄玄虚的小丑。】

人近而事古的,我记起了泰戈尔③。他到中国来了,开坛讲演,人给他摆出一张琴,烧上一炉香,左有林长民④,右有徐志摩⑤,各各头戴印度帽。徐诗人开始绍介了:纛!叽哩咕噜,白云清风,银磐……当!说得他好像活神仙一样,于是我们的地上的青年们失望,离开了。神仙和凡人,怎能不离开呢?但我今年看见他论苏联的文章,自己声明道:“我是一个英国治下的印度人。”他自己知道得明明白白。大约他到中国来的时候,决不至于还胡涂,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现在可是老大的晦气。【此段列举泰戈尔被“捧杀”的具体情况,泰戈尔访华,被追捧的高高在上,仿佛脱离了凡间的神仙,反而失去了民众对其真实的认知和了解,变得隔膜和疏远。】  

以学者或诗人的招牌,来批评或介绍一个作者,开初是很能够蒙混旁人的,但待到旁人看清了这作者的真相的时候,却只剩了他自己的不诚恳,或学识的不够了。然而如果没有旁人来指明真相呢,这作家就从此被捧杀,不知道要多少年后才翻身。【此段进一步点明“捧杀”所带来的恶劣后果,不仅导致民众的错误认知,而且导致被捧杀的对象从此一蹶不振很难翻身。】

                                十一月十九日

 

  【注释】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华日报·动向》。

  ②当时刘大杰标点、林语堂校阅的《袁中郎全集》断句错误甚多。这里的引文是该书《广庄·齐物论》中的一段;标点应为:“色借日月,借烛,借青黄,借眼;色无常。声借钟鼓,借枯竹窍,借……”。曹聚仁曾在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三日《中华日报·动向》上发表《标点三不朽》一文,指出刘大杰标点本的这个错误。

  ③泰戈尔(RTagore18611941)印度诗人。著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一九二四年到中国旅行。一九三〇年访问苏联,作有《俄罗斯书简》(一九三一年出版),其中说过自己是“英国的臣民”的话。

  ④林长民(18761925):福建闽侯人,政客。

  ⑤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诗人,新月社主要成员。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泰戈尔来华时他担任翻译。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