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顷在黄州》赏析,作者思想感情鉴赏

【导语】: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①,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②,解鞍,曲肱醉卧少休③。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①,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②,解鞍,曲肱醉卧少休③。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④,横空隐隐层霄⑤。障泥未解玉骢骄⑥,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⑦。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⑧。

  注释

  ①蕲水:水名,发源于湖北蕲春县。

  ②乘月:趁着月色。

  ③曲肱:弯起胳膊。

  ④弥弥:水盛貌。《诗经·卫风·新台》:“心态游子,河水弥弥。”

  ⑤层霄:层云。

  ⑥障泥:即马鞯。用锦或布做成,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腹两旁以挡尘土。玉骢:青白色的马。

  ⑦琼瑶:本指美玉,这里借喻水光月色。

  ⑧杜宇:即杜鹃鸟。

  赏析

  这首词还是作于黄州时,但风调与上一首已截然不同。“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上句写月亮照耀着旷野里的河水,下句指借着月光,可见层层云彩依稀横在空中。上句自上俯视,下句自下仰视,俯仰之间,天宇四野的广袤寥廓已尽现于笔端。“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这两句写马骄人醉。这醉,显然不是借酒浇愁而醉,而是陶醉、沉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这两句顺着刚才的沉醉之意,写月色的美好和作者对这美景的怜爱之情。“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从月夜到天明,从静态的夜色到杜鹃的啼叫,声音打破了寂静,带来了早晨的生意。而以鸟声结束全篇,又有余音袅袅、回味不绝之感。这里杜宇的意象就像苏轼《浣溪沙》里“萧萧暮雨子规啼”的子规一样,都不同于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哀伤,而是表现山野林间活泼的生机。

  这首词写作者春夜经过蕲水时所见到的美好月色和他的感受。同样是《西江月》的词调,同样是作于贬谪黄州时期,两首《西江月》在情绪表达上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我们常说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这种乐观旷达似乎与这首词的情感比较接近,而与上一首的悲凉凄楚离得很远。为什么呢?其实两首都是苏轼贬谪当中的情绪的真实体现。苏轼的乐观旷达是经过痛苦的磨砺和艰难的自我调适才终于获得的,作于元丰三年的《西江月》和作于元丰五年的《西江月》正体现了苏轼在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苏轼从来没有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一味乐观的“神”,正因其心路的复杂,我们才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苏轼,同时这也才是真正可敬的苏轼。

  苏轼之前的词多无题序,稍早于苏轼的张先虽有词题,也仅为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苏轼的题序则往往是词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有交代词的创作动机、缘起、时间、地点等的丰富功能,还往往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小品文。题序点出作者写此词的时地、景物和感受,不仅自成美文,还与词的内容遥相呼应,互为衬托。如词中写到“杜宇一声春晓”结束,如空谷传声,余音不绝,使读者对野外春晨的景色充满美丽的想象;题序则对这种想象做了一点提示,以“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勾画了不同于月夜的幽美、静谧的白日清新活泼的景色。题序与本文互为辉映,呈现出灵动、立体之美。

相关推荐
  •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赏析、写作背景、作品表达思
  • 宋·辛弃疾《西江月》原文及赏析
  • 苏轼《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 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 《李流谦·西江月为木犀作》原文及赏析
  • 《陈师道·西江月咏丁香菊》原文及赏析
  • 《陈师道·西江月咏酴醾菊》原文及赏析
  • 《陈师道·西江月咏榴花》原文及赏析
  •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