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原文及解析

【导语】: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关于《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来了解一下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原文及解析。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从崇轩先生的通信②(二月份《京报副刊》)里,知道他在轮船上听到两个旅客谈话,说是杭州雷峰塔之所以倒掉,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开篇点明雷峰塔倒掉的原因,为后文议论做铺垫)。一个旅客并且再三叹息道:西湖十景这可缺了呵!(雷峰塔在此处是景观的代表,也是传统文化的象征,进一步延伸为前辈遗留下来的传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象征)

  这消息,可又使我有点畅快了,虽然明知道幸灾乐祸,不象一个绅士,但本来不是绅士的,也没有法子来装潢(何以“畅快”?,后文紧接着说明原因)。

  我们中国的许多人,——我在此特别整重声明:并不包括四万万同胞全部!——大抵患有一种“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来的时候大概在清朝。凡看一部县志,这一县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如“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而且,“十”字形的病菌,似乎已经侵入血管,流布全身,其势力早不在“!”形惊叹亡国病菌③之下了。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④,阎罗有十殿,药有十全大补,猜拳有全福手福手全,连人的劣迹或罪状,宣布起来也大抵是十条,仿佛犯了九条的时候总不肯歇手。现在西湖十景可缺了呵!“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⑤,九经固古已有之,而九景却颇不习见,所以正是对于十景病的一个针砭,至少也可以使患者感到一种不平常,知道自己的可爱的老病,忽而跑掉了十分之一了(说明作者“畅快”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总是追求一种“表面形式”上的完全,容不得缺陷,一旦有了缺陷,就想办法忽略、粉饰和掩盖,故而导致国民普遍缺乏对真实真相真理的执着寻求)。

  但仍有悲哀在里面(何以“悲哀”?,后文继续议论,说明悲哀的原因)。

  其实,这一种势所必至的破坏,也还是徒然的,畅快不过是无聊的自欺(点明作者最为深切的还是悲哀)。雅人和信士和传统大家,定要苦心孤诣巧语花言地再来补足了十景而后已(雷峰塔虽倒,传统文化和思想的沿袭以及并未因此而有所改变)。

  无破坏即无新建设,大致是的;但有破坏却未必即有新建设(所谓“破坏”就是对传统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毁弃,所谓“建设”就是建立新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雷峰塔的倒掉是一种“破坏”导致的结果,然而这种“破坏”只是破坏,不会有“新建设”,文章的后半段都是在阐述这句话)。卢梭、斯谛纳尔、尼采、托尔斯泰、伊孛生等辈,若用勃兰兑斯的话来说,乃是“轨道破坏者”。其实他们不单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并非想挖一块废铁古砖挟回家去,预备卖给旧货店(先说明西方的一种“破坏”,这种破坏是理性的无私的,目的是通过对传统的批判扬弃来进行革新,为下步建立新文明创造条件)。中国很少这一类人,即使有之,也会被大众的唾沫掩死(比如明朝的李贽,被视为异端邪说)。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但可惜太聪明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⑥,只用他修春秋的照例手段以两个“如”字略寓“俏皮刻薄”之意,使人一时莫明其妙,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他肯对子路赌咒,却不肯对鬼神宣战,因为一宣战就不和平,易犯骂人——虽然不过骂鬼——之罪,即不免有《衡论》⑦(见一月份《晨报副镌》)作家TY先生似的好人,会替鬼神来奚落他道:为名乎?骂人不能得名。为利乎?骂人不能得利。想引诱女人乎?又不能将蚩尤的脸子印在文章上。何乐而为之也欤?

  孔丘先生是深通世故的老先生,大约除脸子付印问题以外,还有深心,犯不上来做明目张胆的破坏者,所以只是不谈,而决不骂,于是乎严然成为中国的圣人,道大,无所不包故也。否则,现在供在圣庙里的,也许不姓孔(揭示了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内,西方式的所谓“轨道破坏者”是无法存在的,即使高明如孔子,若作“轨道破坏者”,也无法生存,更别说配享圣庙了)。

  不过在戏台上罢了(点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演戏。从孔子演到当今,既然是演戏,那么真相就不必当真,只要演出的戏剧能满足观众即可,因此才子佳人、颂圣讴歌成为了国民普遍接受的内容,故而单纯追求表面的华丽完美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十景病”成为了唯一的主题),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但悲壮滑稽,却都是十景病的仇敌,因为都有破坏性,虽然所破坏的方面各不同。中国如十景病尚存,则不但卢梭他们似的疯子决不产生,并且也决不产生一个悲剧作家或喜剧作家或讽刺诗人。所有的,只是喜剧底人物或非喜剧非悲剧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带了十景病(点明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十景病”在思想文化方面带来结果就是扼杀了西方式“轨道破坏者”产生存在的可能性,最终导致传统文化僵化保守,也就是作者后文所说的“十全停滞的生活”)。

  然而十全停滞的生活,世界上是很不多见的事,于是破坏者到了,但并非自己的先觉的破坏者,却是狂暴的强盗,或外来的蛮夷(进一步点明这种传统文化表面“十全”实际“停滞”的状态严重抑制社会的发展,导致国力虚弱和社会落后,必然引发内部造反或外族入侵,也就是作者说的“狂暴的强盗,或外来的蛮夷”)。猃狁⑧早到过中原,五胡来过了,蒙古也来过了(即“外来的蛮夷”);同胞张献忠⑩杀人如草(即“狂暴的强盗”),而满州兵的一箭,就钻进树丛中死掉了(“强盗”虽然够“狂暴”,然而却不敌“外来的蛮夷”)。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外寇来了,暂一震动,终于请他做主子,在他的刀斧下修补老例(如元朝、清朝);内寇来了,也暂一震动,终于请他做主子(如明朝),或者别拜一个主子,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如南宋)。再来翻县志,就看见每一次兵燹之后,所添上的是许多烈妇烈女的氏名。看近来的兵祸,怕又要大举表扬节烈了罢。许多男人们都那里去了?(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对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概括和总结)

  凡这一种寇盗式的破坏(包括“狂暴的强盗”和“外来的蛮夷”两种破坏),结果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 (照应前文“有破坏却未必即有新建设”)。

  但当太平时候,就是正在修补老例,并无寇盗时候,即国中暂时没有破坏么?也不然的,其时有奴才式的破坏作用常川活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当逢乱世,则产生前文所说的“寇盗式的破坏”;当逢“太平盛世”,则产生“奴才式的破坏”。后文进一步阐述 “奴才式的破坏”)。

  雷峰塔砖的挖去,不过是极近的一条小小的例(雷峰塔的倒掉的根本原因就是“奴才式的破坏”,照应第一段)。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即很不多(举例说明“奴才式的破坏”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但其毁坏的原因,则非如革除者的志在扫除,也非如寇盗的志在掠夺或单是破坏,仅因目前极小的自利,也肯对于完整的大物暗暗的加一个创伤(点明其产生根源)。人数既多,创伤自然极大,而倒败之后,却难于知道加害的究竟是谁(点明其危害更大且难以防范和追究)。正如雷峰塔倒掉以后,我们单知道由于乡下人的迷信。共有的塔失去了,乡下人的所得,却不过一块砖,这砖,将来又将为别一自利者所藏,终究至于灭尽(点明这种“奴才式的破坏”毫无价值)。倘在民康物阜时候,因为十景病的发作,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的罢(“修补老例”)。但将来的运命,不也就可以推想而知么(继续“倒掉”)?如果乡下人还是这样的乡下人,老例还是这样的老例。

  这一种奴才式的破坏,结果也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 (照应前文“有破坏却未必即有新建设”)

  岂但乡下人之于雷峰塔,日日偷挖中华民国的柱石的奴才们,现在正不知有多少! (将主题进一步延伸扩大)

  瓦砾场上还不足悲(各种“破坏”必然导致“瓦砾场”),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是可悲的(“修补老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经持续了太长时间,是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我们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即前文提到的西方式的“轨道破坏者”)。我们应该知道他和寇盗奴才的分别;应该留心自己堕入后两种(提醒对“破坏者”加以区分)。这区别并不烦难,只要观人,省己,凡言动中,思想中,含有借此据为己有的朕兆者是寇盗,含有借此占些目前的小便宜的朕兆者是奴才,无论在前面打着的是怎样鲜明好看的旗子(提出区分两类“破坏者”的标准和方法)。

  (一九二五年二月六日)

  ①本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语丝》周刊第十五期。

  ②崇轩的通信,指刊登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日《京报副刊》第四十九号上的胡崇轩给编者孙伏园的信《雷峰塔倒掉的原因》。信中有如下一段话:“那雷峰塔不知在何时已倒掉了一半,只剩着下半截,很破烂的,可是我们那里的乡下人差不多都有这样的迷信,说是能够把雷峰塔的砖拿一块放在家里必定平安,如意,无论什么凶事都能够化吉,所以一到雷峰塔去关瞻的乡下人,都要偷偷的把塔砖挖一块带家去,——我的表兄曾这样做过的,——你想,一人一块,久而久之,那雷峰塔里的砖都给人家挖空了,塔岂有不倒掉的道理?现在雷峰塔是已经倒掉了,唉,西湖十景这可缺了啊!”胡崇轩,即胡也频,当时是《京报》附刊《民众文艺》周刊的编者之一。

  ③亡国病菌:当时的一种奇怪论调。一九二四年四月《心理》杂志第三卷第二号载有张耀翔的《新诗人的情绪》一文,把当时出版的一些新诗集里的惊叹号(!)加以统计,说这种符号“缩小看像许多细菌,放大看像几排弹丸”,认为这是消极、悲观、厌世等情绪的表示,因而说多用惊叹号的白话诗都是“亡国之音”。

  ④十番:又称“十番鼓”,“十番锣鼓”,由若干曲牌与锣鼓段连缀而成的一种套曲。流行于福建、江苏、浙江等地。据清代李斗《扬洲画舫》录卷十一记:十番鼓是用笛,管,箫,弦,提琴,云锣,汤锣,目鱼,檀板,大鼓等十种乐器更番合奏。

  ⑤“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语见《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意思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项应做的事。这里只取“经”“景”两字同音。

  ⑥孔丘(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述而》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记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语见《论语·八佾》。他曾修订过《春秋》,后来的经学家认为他用一字褒贬表示微言大义,称为“春秋笔法”。他对弟子子路赌咒的事,见《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按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

  ⑦《衡论》:发表在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晨报副刊》第十二号上的一篇文章,作者署名TY。他反对写批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这种人(按指写批评文章的人),真不知其心何居。说是想赚钱吧,有时还要赔子儿去出版。说是想引诱女人吧,他那朱元璋的脸子也没有印在文章上。说是想邀名吧,别人看见他那尖刻的文章就够了,谁还敢相信他?”这里是鲁迅对该文的顺笔讽刺。

  ⑧猃狁: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周代称猃狁,秦汉时称匈奴。周成王,宣王时都曾和他们有过战争。

  ⑨五胡:历史上对匈奴、羯、鲜卑、氐、羌五个少数民族的合称。

  ⑩张献忠(1606-1646)延安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崇祯三年(1630)起义,转战陕、豫各地;崇祯十七年(1644)入川,在成都建立大西国;清顺治三年(1646)出川,行至川北盐亭界,猝遇清兵,于凤凰坡重箭坠马而死。旧史书(包括野史和杂记)中多有关于他杀人的夸大记载。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