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成都府》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导语】:

  杜甫《成都府》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成都府  【题解】  这首诗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写的十二首纪行组诗的末篇。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一日,诗人举家

  杜甫《成都府》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成都府

  【题解】

  这首诗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写的十二首纪行组诗的末篇。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一日,诗人举家从同谷出发,艰苦跋涉,终于在年底到达成都,有感而发,写下此篇。

  诗中真实地描绘了初到成都时的喜悦心情,全诗写喜,并不欣喜若狂;诉悲,也不泣血迸空,在舒缓平和之中娓娓道来,寓含着一股喜忧交错的复杂情感。因此说,抒情的深婉含蓄是这首诗独具的特点,虽然表面上是纪行写景,但平和的外表下激荡着强烈的感情波澜。全诗以古朴浑成,明白如话的手笔,抒发了自己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一块富庶繁华的栖身之地,那种新天地即将带来新希望的欣慰之情,以及忧虑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郁情怀。

  【原文】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①。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②。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③。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④。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⑤。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⑥。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⑦。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⑧。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⑨。

  【注释】

  ①翳(yì)翳:晦暗不明貌。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此指日暮。《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征衣裳:此指旅人之衣。

  ②但:只。新人民:新地方初睹之人。未卜:没有占卜,引申为不知,难料。

  ③大江:指岷江。东流去:一作“从东来”。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日月:时间。一作“去日”。

  ④曾(céng)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云。填:布满。华屋:华美的屋宇。季冬: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十二月。苍:深青色,深绿色。

  ⑤喧然:热闹,喧哗。名都会:著名的城市。此指成都。间(jiàn):夹杂。一作“奏”。笙簧:乐器,指笙。簧:笙中之簧片。

  ⑥信:确实。此处有“虽”字义。无与适:无处可称心。川梁:桥梁。南朝梁江淹《灯夜和殷长史》诗:“冰鳞不能起,水鸟望川梁。”

  ⑦“鸟雀”二句:以鸟雀犹知归巢,反衬此刻中原辽远之归思。

  ⑧初月:新月。争光:与之比试光辉。《淮南子·说山训》:“日出星不见,不能与之争光也。”

  ⑨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郑玄注:“羁旅,过行寄止者。

  【译文】

  来到成都,已是日落黄昏时分,看远山,暮色苍茫,夕阳的余辉笼罩在我风尘仆仆的身上。我一路历尽艰辛,走过风景各异的高山与川流,现在想来,转瞬间那一切都已经是在天的另一方。

  只是这一路上,不断地转换新地方,遇到的只是一些陌生的人们,归路遥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我的故乡。看那浩浩荡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地向东流去,一眼望不到尽头,如此茫茫,恐怕这离家远游的人,客居异乡的岁月会更长。

  重城的街道两旁布满华丽的楼宇,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虽然已经是寒冬腊月,可那些树木依旧是郁郁苍苍。真是一处人声鼎沸的著名都市啊,笙箫和鸣,歌舞升平的热闹场景,简直让人心驰神往。

  然而,成都再好,毕竟是他乡,我确实无法适应这华美的都市生活,满怀忧郁地侧身遥望家乡方向的河川和山梁。夜幕降临,鸟雀们都尚且知道各自归巢,而茫茫中原,战火纷飞又关山阻隔,我的归期是多么的遥远渺茫。

  仰望天空,一轮新月寂寂地斜挂在天边,暂时还没有升高,此刻,满天的繁星闪烁,尚且还能与月儿争夺辉光,只怕是月儿高悬之时便无法显现光芒。自古以来就有客居他乡的人,我又何必因为漂泊异乡而愁苦,在这里独自哀愁悲伤。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