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氏与贾宝玉形象相似吗?

【导语】:

《源氏物语》中光源氏与《红楼梦》中贾宝玉之比较 红学研究 《源氏物语》的成书时间一般认为是在公元1001~1008年之间,是十一世纪初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紫式部一生的巅峰之作,比中国

  《源氏物语》中光源氏与《红楼梦》中贾宝玉之比较

  红学研究

  《源氏物语》的成书时间一般认为是在公元1001~1008年之间,是十一世纪初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紫式部一生的巅峰之作,比中国清代世情小说《红楼梦》的成书时间早了约七百年,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在日本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舞台上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重大的历史意义。作品通过主人公光源氏的生活经历与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社会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以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与特征。从这个意义角度上看,《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难怪有人称《源氏物语》为“日本的《红楼梦》”。也正因如此,《源氏物语》中的男主人公光源氏与《红楼梦》中男主人公贾宝玉,在人物塑造的多个层面上,就具有了相当的可比性。

  一、光源氏与贾宝玉形象的相似点。

  1、 人物形象的理想化;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均带有作者的唯美主义创作倾向。

  著名的画家齐白石曾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紫氏部与曹雪芹,无疑都是为文的个中高手。前者直接将更多的政治、道德、人格理想赋予光源氏,以寄托自己对理想贵族社会的向往。后者则采用了反语的形式,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潦倒不通事务”,“行为偏僻乖张”,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家于国无望”。 这些诗句从相反的角度赋予了贾宝玉最富有反抗性的进步形象,使人物塑造趋于理想化。

  光源氏的形象,从总体上来讲,几乎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男人形象。他符合了作者紫氏部一切的审美观念与理想。光源氏是桐壶帝天皇与一个地位低下的更衣所生的小皇子。他从小就色艺双全,光彩照人。书中写道,“这小皇子长得异常可爱,即使是赳赳武夫或仇人,一看见他的姿态,也不得不面露笑容。”小皇子的容貌之秀美,于此可初见端倪。接着,似乎作者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就赋予了他绝世的才华与生性浪漫的情愫。“规定学习的种种学问,自不必说,就是琴和笛,也都精通,清音响彻云霄”。而且他的“风韵娴雅、妩媚含羞”的姿态,更是从小就令人惊叹不已。在第七回《红叶贺》中,光源氏独舞《青海波》的那一段描写,更是将他的美艳发挥到了极致,使人在看完整部作品之后,还依然能回想起他在高高的红叶荫下翩翩起舞的身姿和风度。作者写他辉煌的姿态“美丽之极,令人惊恐”,“插在源氏中将冠上的红叶,尽行散落,仿佛是比不过源氏中将的美貌而退避三舍似的”。这些语言的描述,无疑是更加深刻地烘托出了光源氏的美丽。在另一方面,虽然光源氏生性好色,放荡不羁,但却屡次被作者美化成了一个有始有终的妇女的庇护者,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他很多的同情与肯定,这显然是与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和阶级性密不可分的。整部书中并没有对光源氏荒诞无稽的行为给予直接的嘲讽批判,只是在描写空蝉、紫姬与玉曼等女性与光源氏交往的过程中,粗略地流露了一些她们的心理活动,稍有厌恶与责备之意。然而,这些小小的细节显然未能影响到光源氏整体形象的完美。在第四十回《魔法使》中,光源氏出家之前,仍是“容貌比昔年更添光彩,昳丽无比。”让年老的僧人看了,都不觉得“感动得流下泪来。”由此可见,光源氏身上的人性污点被作者有意无意地进行了刻意的修饰与美化,使这些污点看上去并不引人注目,即使是有些痕迹,也不过是白璧微瑕而已。

  作为《红楼梦》的第一主人翁、贾府核心人物的贾宝玉,其人物塑造的理想化倾向更是在整部作品中无所不在。

  首先,贾宝玉一出场,就显得与众不同。在对宝玉的外貌进行描写的过程中,作者极尽美化之能事,将其写得天下少有、盖世无双。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又写他“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接着,在对待仕途的问题上,贾宝玉又表现出强烈的反叛性,从而使这一形象具有了鲜明的人物个性与历史时代感。他坚决地拒绝走仕途经济、求取功名利禄的戕害人性的市侩之路,把那些热衷时文八股、求取功名利禄之人一概斥之为国贼禄鬼。在对黑暗的现实进行激烈的批判与抨击的同时,他也身体力行地做着一些为当时社会所不容的所谓离经叛道之事。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联,贾宝玉机敏动诸宾》中,贾宝玉极尽讥讽之能事,与那些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的迂腐的所谓饱学之士同台竞技,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于庭院建筑山水草木内涵的独特的领悟力和概括力而独占鳌头,虽让那些饱学之士自惭形晦、望尘莫及,但也屡受其父贾政的斥责。尽管如此,他的标新立异、蔑视传统、凡事略一经心无不精通的个性由此显露无疑。

  再次,在对待女性命运方面,宝玉更是显现出了他的超凡脱俗与过人之处。在大观园中,贾宝玉不仅是把女性放在一般的男子之上,更把她们放在了自己之上。贾府之内,从上到下,从贾母到王夫人,从众姐妹到寻常的丫头使女,甚至是地位低下的戏子,他都能够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爱护。在诗社之中,宝玉的联诗作词总是落在宝、黛与湘云之后,但他从不以为意,总是甘愿受罚。其实,贾宝玉的才情学识绝不会输于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的。他所做的《芙蓉女儿诔》、《 女危女画将军词》,即使是对他横竖不满意的父亲贾政,也不得不暗自赞许。对于姐妹们的包容担待、悉心呵护,尤其是对时时使些小性子的林黛玉的隐忍与退让,更是充分体现了贾宝玉温和敦厚的儒雅品性。

  由上可见,贾宝玉的形象,是完美而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者自身的人生理想。曹雪芹自小就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而当时一些提倡婚姻爱情自主自由的小说和戏剧诸如《西厢记》、《牡丹亭》等,也从一些不同的艺术领域给予了他很大的启迪。当他创作《红楼梦》时,正值我国处于又一次社会大变动的转折时期,即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时期。那时,我国城市平民阶层的影响急剧扩大,反映平民利益的文化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文化活动也显现出波澜壮阔之势,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言论正四处传播。在这种条件下,曹雪芹在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及素养的基础上,全面地、完整地形成了自己文学创作的思想体系,并使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做为自身理想之最完整、最全面的代表的贾宝玉,具有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紫氏部与曹雪芹不约而同地赋予笔下的主人公超乎于现实之上的理想化色彩,是与他们创作时自身的处境及对社会的认识密不可分的。紫氏部创作《源氏物语》时,她已遭遇了丧夫之痛,怀抱着哀别离苦的情感,她走进宫廷做了当时的皇后藤原彰子的侍从女官。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对于女性的命运及以宫廷为中心的社会生活有了细致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这使她认识到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所谓的幸福只不过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罢了。于是,在失望与孤独中,她将自己对于贵族社会的理想赋予了笔下的人物主人公光源氏,使之具有了不可抵挡的个人魅力与理想化色彩。同样,曹雪芹也将自己对人生的理想揉入了创作的人物形象之中。众所周知,从曹雪芹的曾祖曹玺开始,直到祖父曹寅、父辈曹顒、曹钊拇耍嗉套隽?0年光景的江宁织造,深受康熙的宠幸,但在雍正年间,由于曹家在江宁织造任上亏空应缴银两,并受到当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权力倾轧的牵连,于是被革职查抄。后来在乾隆年间,曹家又遭受了一次更大的祸变,此后就彻底败落了。曹雪芹在幼年时代,曾有一段奢侈豪华的经历,但因为家庭变故的原因,最后不得不在北京的西郊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穷困潦倒的生活。在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作者对官宦仕途、荣华富贵、人情冷暖等问题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感悟。《红楼梦》的开篇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虽寥寥数语,却已将作者忧愤慷慨彷徨无奈的心绪透露无疑。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作者塑造了贾宝玉这样一个新新人类的形象,这个形象所具有的超凡脱俗的个性与品格,正是作者自身人生理想的烛照。

  2、类似的神性特征。

  在《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中,随处可见的梦谶、词谶以及这些预言的最终验证更是使光源氏与贾宝玉具有了“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也真”的类似的神性特征。

  笼罩在光源氏头上的神秘色彩是相当浓重的。在他七岁的时候,一个高明的相士就给他算命,说他是帝王之相,可登至尊之位,但由于其容貌过于漂亮,如果为帝的话会使国乱祸存,而如果当朝廷柱石,辅佐天下政治,又与其相貌不合。因着这个谶语,注定了光源氏君不君,臣不臣的命运。他是桐壶帝之子,又是冷泉帝之父,地位十分尴尬,好在两个皇帝都对他十分眷顾,他才能够屡次逢凶化吉。当他流放须磨时,本来没有任何回到京都的可能,却因了桐壶帝在天之灵的庇佑,屡次托梦给当时的天皇朱雀帝,且梦境中的谶语与现实的天灾人祸相合,光源氏这才终于有机会得以回到京都重摄高位并把握朝纲。这些对谶言与谶梦的描写,使光源氏的形象带有了浓酽的宿命色彩并具有了相当的神性特质。

  神性色彩也自始至终贯穿了贾宝玉一生的命运。首先是他自娘胎里降生,便在口中含了一块美玉。这块美玉后来成为了他灵魂的象征与命根子、护身符。宝玉也因此成为大观园里的宠儿、贾母的心肝儿。接着,因了玉的缘故,宝玉具备了与凡人不同的思维。他追求自由的生活,喜欢与女孩子们厮混在一起,但又不涉淫滥,因此深受太虚幻境中的警幻仙子的推崇。那块与生俱来的宝玉,更是造成了宝、黛、钗不可调和的婚姻与爱情之纠葛。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矛盾的纠结,注定了宝、黛、钗爱情的悲剧结局。最后,玉出世而回归青梗,人出家而遁入空门,木石前盟终成虚化、金玉良缘从此夭折,成也是玉,毁也是玉的谶语,正应了佛家的天理报应、因果循环。宝玉的形象,也因此具有了现实中的人与神话中的玉合二为一的独特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可以说,光源氏与贾宝玉之所以具有类似的“神性”特征是绝非偶然的。虽然紫氏部与曹雪芹身处不同的国度,而且先后相差约七百年,但两者在文化传承与宗教信仰方面,却有着不可忽略的共通之处。日本文化中最早关于神话的记载,是日本最古老的文献《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中得以保存下来的若干神话群系。这说明日本和中国一样,很早就具有了神话传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曾对神话下过以下的定义,凡属“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或者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反映阶级社会某一方面生活和斗争,创造统治整个宇宙的最高的神——上帝,并加以形象化的作品都是神话。从这一定义出发,我们知道神话常常是源于想象的。鉴于当时社会的科学技术尚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都不能做出很好的解释,于是,人们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编纂了很多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后来成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为流传。再后来,人们又受到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天理循环,因果报应”的思想,从而使很多的神话传说同时又具备了很强的宿命色彩。人们认为“天意不可违”,对于上天的旨意他们深信不疑,相信一切不过是命中注定,没有人能够摆脱命运的主宰。这一点无论是在紫氏部时期的日本,还是曹雪芹时期的中国,都是共同的。因此,紫氏部与曹雪芹在写作时,就自然而然采用相同的写作手法,赋予了主人公类似的神性特征。他们以主人公身上的神性特征为主线,逐步塑造人物形象与展开故事情节,使读者认为一切的结果都必有其根源,从而人为地渲染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并为整个作品奠定了非常可信的宿命的基调。光源氏与贾宝玉类似的神性特征,正是两部作品的作者本身对于传统文化及宗教信仰的继承以及他们共同的宿命思想的体现。

  3、同处于“男尊女卑”的时代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都是封建社会特定时期产生的文学作品,因此光源氏与贾宝玉有着极为类似的社会背景,而且,两个人所在的社会对于女性的看法与观点,也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光源氏所在的平安时期的日本,因为“摄政关白”的缘故,社会上普遍重视对女人的教育与培养。从文学到艺术,从服饰到礼仪,从音乐与绘画,各家都悉心调教自己的女儿,不遗余力。如果女孩子的姿色一流,那么就更是奇货可居。这使得平安时期日本的女性普遍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与艺术造诣。这一点,从与光源氏交往的各位女性身上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她们之中,很多人写的诗优雅可爱,而且有些人还在音乐上颇有建树,如第三十四回(下)《新菜续》中,就有一出关于试演的场景描写。其时,“明石夫人弹琵琶,紫夫人弹和琴,明石女御弹筝”,而三公主,则弹的是七弦琴,在静寂的夜色中,“这音乐夜会美不可言”,这就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光源氏周围的几位女性卓越的音乐才华。然而,从本质上来讲,对于女性的培养与调教并不是出于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尊敬与重视,而只是达官显贵之间结党营私、攀龙附凤、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的一种手段。女性根本的社会地位与性质,并未因为她们才华的出众而有所改变。

  贾宝玉也同样处在一个女性尊严备遭蹂躏的时代。从表面上看,老祖宗贾母在贾家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无论是贾政、贾赦、贾琏还是贾家的其他男性子孙,都将其视为不可逾越和亵渎的权威。这种权威的存在使贾家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把女性的尊严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细看之下,我们就可以看到,贾母身上所体现的“母权”实则也是属于“父权”文化系列的,比如“婆婆”的权威亦只是缘于她与儿子之间的关系。而自贾母以下,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等人,无不在家里扮演着附庸者的角色,即便是刁蛮泼辣的的凤姐,也在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中,失尽了女强人的面子。由此可见,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封建社会是天经地义、不容动摇的,而贾母的存在只不过是贾府中一个供男人们借以表现其忠孝之心的傀儡。宝玉的姐姐贾元春,一朝送进宫,便觉侯门深如海,虽得皇帝恩宠有加,升为贵妃,但却仍然摆脱不了被吞噬的命运。而《红楼梦》中其他的与宝玉交好的女性,也大多是读书识礼、秀外慧中的人间尤物,例如宝钗、黛玉、湘云等等,然而,从她们的身上,我们也不难看出,他们的父母教养她们读书写字的行为,不过是富贵人家生活的一种余裕,仅是用来吟诗作画消遣罢了,并非是为了让她们凭借自己的能力治身立世。

  由此可见,骨子里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不论是在平安时期的日本,还是在当时封建等级制度极其森严的中国,都是共同的。这就为光源氏与贾宝玉,创造了各自的女性观念的社会背景。

  二、光源氏与贾宝玉形象塑造的相异点

  1、对待权势与仕途

  富贵的出身是光源氏与贾宝玉得以随心所欲的共同的物质基础(当然,这种随心所欲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然而,对于权势与仕途,两个人却反映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与价值观。

  光源氏从其出生开始就身不由己地跌入了宫廷权力倾轧的漩涡。尽管他容貌昳丽、才华横溢、满腹经纶,而且深得父皇的钟爱,却因为出身低微,不能子承父职。又因为当朝皇太子的母亲弘徽殿女御担心他长大了对自己的儿子的地位构成威胁,所以总是处处与他作对。光源氏的父亲桐壶帝考虑到没有外戚支持,他长大了可能会受其他人的欺负,所以将他降为臣籍,并让他与当时朝廷的重臣左大臣之女葵姬完婚,以加强他的势力。后来,朱雀帝当政之时,由于光源氏及其丈人左大臣一家素与当权派右大臣等人不和,故当他与朱雀帝的尚侍胧月夜幽会事发,就不得不远赴须磨以避弘徽殿女御及右大臣一家的借题发挥。然而,虽然这段流放的时间让他对富贵、权势、仕途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但是却并没有让他在宦海沉浮中彻底醒悟。后来,因为朱雀帝相召,光源氏终于回到帝都。第二年,他的亲生儿子冷泉帝正式登基做了皇帝,光源氏便一改当初备受政敌排挤的命运,走上了飞黄腾达之路。这种无上的权力与优势一直保持到他生命的终结,甚至于他的螟蛉之子薰君也备受其荫庇,成为当时地位显赫的大臣。从一个受人排挤任人摆布的皇子,逐渐发展到后来争权夺利的朝廷重臣,光源氏走过了一条艰辛之路。他娶朱雀帝之女三公主的行为,就充分地证明了这时候的他已能非常熟练地运用权势和一切机会于股掌之间,与原先的不谙世事已有了质的转变。对于三公主,光源氏并没有感情,但是,他为了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赢得朱雀帝的欢心,不惜得罪自己一向宠爱有加的夫人紫姬,将三公主正式迎娶回家,而且使她居于与紫姬相同的地位,与之平分恩宠。可以说,光源氏的转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正是在对权势与仕途的螺旋式的追逐中,他逐渐领悟了从政为官的真谛,并从此真正卷入了你死我活明争暗斗的官场漩涡。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光源氏对待权势与仕途,是相当看重并富有心机的。光源氏对这种权势与仕途的认同和屈服,不是他一个人的屈服,而是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青年普遍受到封建思想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中毒至深并已达到了集体无意识的状态。

  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虽然贵为贾府中荣国公府的正宗的嫡传合法的继承人,却对权势与仕途不屑一顾。按理说,贾府虽已渐显颓势,但其实却是死而未僵,贾宝玉完全可以凭借贾府的大富大贵,势力雄厚的基础,或者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或者躺在祖荫之下坐享其成。然而,他却从内心深处鄙视与厌恶这种环境与生活。他常称自己是一个俗中又俗的人,不屑与那些达官贵人结交。他还时常感叹自己生活在深宅大院中,反不及贫寒人家生活得自由自在。这些言论在世俗的眼中,在他那些迂腐传统的父辈师长们的眼中,都是些荒诞不经、愚不可及的疯话,尤其是他的父亲贾政,对他的这些疯言疯语更是深恶痛绝并穷追猛打之。但也正是这些疯话,体现了贾宝玉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格。他对精神领域的追求远远高于对物质领域的追求,他以平常之心看富贵,以淡泊之心看名利,虽然在父亲的高压管束之下也毫不改变与动摇。对于那些代表封建腐朽的思想与道德观念的四书五经,他是避之惟恐不及,却偏偏爱读些难登大雅之堂的邪说与歪道。在生活中,他更是将自己放在一个稀疏平常的位置上,并不以贵公子自居。贾府中那些地位低下的丫环、小厮和下人,都能与他平等相处。高兴的时候大家可以在一起乱玩,不高兴时人家不答理他,他也丝毫没有责怪之意,反而处处替人着想,替人排忧解难。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妙玉因嫌脏而要丢弃她曾经喝过茶的成窑钟子时,宝玉就去讨了下来并送给了刘姥姥,让她在生活艰难之时可以卖了度日。他对刘姥姥这样的贫苦人民都能设身处地地为之着想,就更加显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人文主义思想。他憎恶权贵,亲近平民,对待下人和穷亲戚绝不因自己的身份尊贵而有一丝一毫简慢与势利之心,所作所为均出自于内心的善良与淳厚,这在当时的社会与时代背景之下,无疑更加显得突兀而弥足珍贵。

  同在官宦显贵之家,光源氏与贾宝玉对待仕途与权势却显现出了绝然不同的态度,究其原因,是与作者创作人物时所站的阶级立场及两者间不同的思想深度密切相关的。

  紫氏部因家道中落不得不嫁给比她年长二十多岁的地方官藤原宣孝,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她就一个人过着孤苦的孀居生活。后应当时统治者藤原道长之召,入宫当了彰子皇后的女官,其才华逐步受到了当权者的认可与重视。从这个角度上讲,紫氏部的一生虽然也经历过一定的挫折,但就总体而言,还是过着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的。因此,虽然她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哀叹贵族阶级的没落,却又无法从内心深处彻底否定这个社会和这个阶级。作者所在的阶级立场使其在创作《源氏物语》中触及贵族腐败政治时,不是以“作者女流之辈,不敢侈谈天下大事”来推诿,就是以一种哀婉的笔调来寄托自己政治上的希望。这就说明无论是在日本还是中国,无论是在前朝还是后代,骨子里对仕途与权力的热衷与崇拜,是跨越了空间与时间的,这一点在光源氏身上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光源氏自小就有不寻常的政治经历,而后又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加深着对权势与仕途的认识,这就使他逐步形成了最为现实的政治思想观念。至于后来他能够运权势于股掌,视政治如玩物,并威震天下、权倾朝野,则实在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了。

  曹雪芹则不同。在创作《红楼梦》时,作者早已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阵营中分离出来,并过着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的困苦生活。对于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的生活与普通老百姓的潦倒与困顿他都有着切身的体会。而家庭的变故、情感的波折、世情的冷暖更让他对于眼前的这个世界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与反思。这就为他能够透过现象浮华的外表而去触摸其内在的实质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肠,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这些诗句不仅深刻地揭露出封建社会制度下统治阶级腐朽与黑暗的本质,而且也预示出其最终必然灭亡的结局。这种清醒的现实主义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无疑是具有相当重要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使得贾宝玉这一主要艺术形象被赋予了对仕途、权力最为清醒的认识。由此可见,贾宝玉对仕途与权力的蔑视,正是基于他对于生命中这些虚无飘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尘世浮灰的了解。他的淡然并不是无知,也不是刻意的标榜,相反,是基于他对于生命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这种感悟甚至达到了一种绝望的境界,并带有了明显的佛教传统文化中“四大皆空”的意韵与内涵。这种与众不同的价值趋向,最终导致了贾宝玉与光源氏,在对待仕途与权势的问题上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2、对待女性的观念

  光源氏与贾宝玉,同样都处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制度之下,然而,他们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与观念方面却存在着较大差异。

  在《源氏物语》中,光源氏曾先后与同数十位女性有过两性关系,而他对于这些女性,除了作者紫氏部在行文中刻意彰显美化的欣赏之外,更多的是一种猎奇、玩弄和占有欲在作祟。在第二回《帚木》中,光源氏、头中将、左马头、藤氏部丞等四人将世间的女子分门别类,讨论上中下三等的区别和优劣。这种对女性肆无忌惮的品头论足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当然毫无愧色的。他们谈论女人时犹如在谈论一些没有生命与情感的物品,丝毫没有将她们视作与自己有同等生存权力与平等尊严的人,并给予足够的尊重。他们中间,没有人能从女性的角度去体谅她们的心理,她们的生存不易与生活的艰辛。他们对一夫多妻甚至对于那些随时缔结的露水之缘也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而且津津乐道,并把这些与不同女性交往、始乱终弃的经历当作可以当众炫耀的资本,其现实社会中女人实际地位的低下也由此可见一斑了。在后来的章节中,光源氏逐渐成为这一类人物的代表。对于葵姬,他敬而远之,嫌她缺乏情调;于藤壶女御,因其长得酷似其母,从而想方设法与其接近并乱伦私通。后来,他又先后与六条妃子、空婵、轩端荻、夕颜等上、中等贵族女子发生恋情,给多情的女子们带来无限的烦恼与哀怨。后来,他巧遇藤壶的侄女,当时年仅10岁的紫姬,便找机会偷偷将其抢至自己隐秘的住处,将其按照自己的意愿精心加以培养。然而,光源氏对于女性的野心并未因紫姬的十全十美而有丝毫的收敛。他照样东奔西走,从老宫女源内侍到弘徽殿女御的妹妹胧月夜,甚至于长相并不好看的末摘花和花散里,也成为他追逐和玩弄的对象。再后来,因为与当时已成为朱雀帝尚侍的胧月夜幽会时被人发现,遭遇贬谪流放,离开京都远赴须磨,但即便这样也未能断绝他的猎艳轻薄之心,终与一个没落贵族家的女人明石邂逅并成婚。回到京都之后,光源氏又垂涎六条妃子的女儿前斋宫及薄命情人夕颜的女儿玉曼,后却终因两人的执着与决绝而未能得手。接着,光源氏又为了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牢固,娶了朱雀帝的女儿三公主为妻。一部《源氏物语》,将光源氏喜新厌旧、贪得无厌,视女性如同玩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好色个性给予了写实性的揭露,并在浅显平淡的叙述里将整个社会对女性漠视和轻蔑的态度彰显无疑。

  与光源氏相比,贾宝玉无异于空谷中生长的一株幽兰,清丽而脱去了俗艳之气。按理说,贾宝玉从小就在脂粉堆里打滚,从贾妃到迎春、探春、惜春姐妹,从黛玉到宝钗,从袭人到晴雯、麝月、紫鹃,从平儿到香菱,从龄官到金钏、玉钏,宝玉历人可谓多矣。但他从一开始就语出惊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所以我一见女儿便觉清爽,一见男儿便觉浊臭逼人。”他对于身边的女性,始终是基于一种欣赏、赞美与崇拜的心理,从而超越了那种单纯的自然性爱的状态。警幻仙子曾说贾宝玉独得“意淫”之真谛。这里的“意淫”,并非贬低他的意思,而是指贾宝玉对女性的钟爱,不是要在肉体上占有对方,而是要在理解、体味的前提下去关心与爱护女性,体察她们的生存空间。满园春色中,宝玉并不是一个感情随意泛滥的人,他所追求的终身伴侣,绝非单指容貌仪态、学识才华,而是能与他心意相通,情投意合,患难与共的知己。在宝钗与黛玉之间,他也曾有过摇摆不定的时候,但却终因宝钗对其经常说一些“走正道、求取功名、光大门楣”之类的“混帐话”而形成嫌隙。这种距离的存在并不是流露在表面上的,而是深藏在心底且刻骨铭心的。他爱林黛玉,除了爱她“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聪慧、美丽的气质之外,更多的,是注重林黛玉能与他的心意相通。在贾宝玉的心底深处,黛玉不仅是一个绝色的才女,而且更是他唯一的红颜知己,是他“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同类。虽然他也曾有使黛玉、袭人等众女儿眼泪单葬他,单归他所有的占有欲,但他一径看到了龄官对贾蔷的一腔痴情,便立刻能感悟了天下的好女子不可能只是倾心于他的真理。虽然他的心中也为此感到失落,但他也从此对人生、对女性又有了新的认识与看法,从而更加尊重她们自己的感受与选择。可以说,贾宝玉在与女性交往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最为浓烈和让人感动的。大观园里的女儿们,如薛、林、史、袭人、晴雯等等这些形象,无一不是可称为人中极品的,而宝玉正是将能够与这些女性交往,并深深地得到她们的认同与钟爱,当作是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与最大的幸福。他所钟情与仰慕并矢志非卿不娶、终身相守的意中人,唯有黛玉一人而已。他与袭人的私情,不过是幻境遂引,情到浓处的偶一为之,并未一发而不可收拾,而聪明伶俐、心灵手巧的晴雯,虽后来一直负责夜间照料宝玉,但一直到晴雯含冤至死,他俩还是“各不相扰”的。由此可见,宝玉在对待女性的态度方面,是与紫氏部笔下的光源氏有着极大差别的。与光源氏相比,宝玉的形象更具有一种清纯儒雅、慑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让人读后不禁荡气回肠、心醉神迷。

  光源氏与贾宝玉在对待女性态度上的差别,也是有其存在与发展的必然的。

  光源氏生活在平安时代的日本。虽然在这个时代,日本的女性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她们的社会地位并未因此有过丝毫的改变,还是十分低下的。对于男人而言,女人往往只是满足其权欲、肉欲及虚荣的工具。紫氏部在《源氏物语》中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身上都无不带有这一时代的烙印。尽管对于这些受侮辱、受损害的女性作者寄予了同情,并也试图着力塑造一些具有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例如空蝉和浮舟,但显然她们的这种反抗是绝望而无力的。这也说明作者在那个时代,是找不到拯救这些女性的更好的办法的,她所能做到的,不是让她们遁入空门,就是让她们一死了之。这就使得光源氏的形象,有了一个真实的社会背景。光源氏自小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之中,耳闻目染,他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这一时代的社会风气。再加上他对于仕途与权力欲望的不断膨胀,也就更不可能耗费更多的精力去从根本上了解女性对于尊严的需求并致力于改变她们的命运。他对于女性,和其他男人一样,往往是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的。对一个女性的喜爱与占有,于他而言就跟采摘一朵鲜花一样容易,这就使得他对于女性的观念,带有了更多庸俗的肉欲成份。

  与光源氏不同,贾宝玉虽然也同样生活在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而且也从小受到父辈们女性观念的教育与影响,但他却有着与光源氏迥异的另一个生活环境,也就是大观园。贾宝玉是能够进入大观园女性世界的唯一的男性,他的个性中也带有某些“阳性阴化”的成份。也正因为他自小在脂粉堆里厮混,他才能够更加设身处地地为女性着想,去了解她们的生存状态与喜怒哀乐,并从根本上产生对女性的尊重与崇拜。在贾宝玉的心目中,女儿是最纯洁、最天真的,她们是美好理想的象征。而男人们追名逐利,勾心斗角,是丑恶的表向,基于这种基本情感,贾宝玉对女性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少女崇拜”倾向。他的这种倾向一方面表现在他将女儿视作人生最美好的理想的象征,另一方面也表现在他确实是对女儿另眼相看的。他从不在众女儿面前摆出主子的嘴脸和男子汉大丈夫的架势,而是以关爱、体贴、理解的态度对待她们。他的这种对于平等、自由、个性解放的人生目标的追求,在当时封建正统思想的绝对统治之下,无疑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的。当然,宝玉对于女性的推崇也并非一概而论。他所赞许的女儿们,都是冰清玉洁、品行端正、为人善良的。进而如宝、黛、湘等众女儿更是聪美才高、情趣高雅、见识过人,她们有着深厚的艺术文化修养,都是贾宝玉心目中理想人物的最高典范。而对于那种品行乖张、妒忌成性的诸如夏金桂之流,宝玉就极不齿其为人。同时,他进一步说,女儿一旦嫁了汉子,沾染了男人气,就不美了。一到成了老婆子,那就情也没有了,义也没有了,眼中只有那些蝇头小利。再变得不通人情时,就是原本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也变成死鱼眼睛了。由此可见,贾宝玉对于女性的态度,是有着鲜明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趋向的,那些令他倾心钟爱或崇拜的女性,实际上代表了他对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的追求。这与光源氏单纯追求感官刺激的女性观念,显然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

  3、人物个性刻画的丰满度

  在《源氏物语》中,光源氏的形象始终是光艳鲜亮的,没有暗色与起伏。在他的一生中,须磨之难应算是最大的挫折了。但就是在那种条件之下,他依然过着一种衣食无忧、安逸平和、超脱世外的生活。他每天的活动,不过是在海边走来走去,无聊时给远在京都的恋人们写信,偷空画上几笔无聊的图画而已。他的性格平和而随意,从未有过大起大落的时候,仿佛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即便在知悉薰君非己亲生之子之后,他也并未因此而显现出特别的愤怒。这就使这个人物形象在刻画得完美的同时趋于理想和平面化,从而缺乏了应有的真实性、立体感和思想深度。

  相比之下,贾宝玉的形象具有着更为普遍与真实的个性层面。在整部书中,他的个性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有质朴、温文、随和的一面之外,更有怒目金刚的一面。例如,在他的心目中,宝钗、湘云都是顶尖的人物,平日里他将她们看作珍宝,甚至比黄金还要尊贵,但只要她们劝他去立身扬名,他就立刻不给她们好的脸色看。贾雨村来拜访贾政时,因着湘云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宝玉就大觉逆耳,也顾不得平常的兄妹情意,立时反唇相讥:“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罢!我这里仔细腌脏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宝玉对湘云的反目,乍一看与他平日里温顺谦和的性格有悖,但细想之下决非如此。他的偏执,正是说明了他对自身理想与信念的不懈追求。这怒目金刚的一笔非但没有削弱他整体形象之完美,反而更加衬托出他的真实可信。宝玉的一生,是多姿多彩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是悲喜交加的一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一生。宝玉的形象,是一个世纪末“清醒的绝望者”的形象。他的世俗特点决定了他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一个神话,而是一个与普通人一样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真实情感的凡夫俗子。鲁迅先生曾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贾宝玉是清醒的,这就使得他对于世间种种不平之事的体察与领悟,具有了相当的社会普通性与代表性,同时也使他的结局远远超出了他个人悲剧的意义之上,从而成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种制度的悲剧,具备了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更高的艺术价值。他对于精神领域的不断追求与其最终信念的消逝与灭亡,正是预示了整个黑暗的吃人的封建社会,其最终的归宿,终逃不过“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综上所述,虽然《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两部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和所属的民族历史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之两位作者的创作意图、所站的思想高度、以及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光源氏与贾宝玉在形象塑造上的差异化特征也是相当明显的。从审美的角度上讲,光源氏是生命形象之美的代表,而贾宝玉则是生命内在之美的代表,两者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与审美价值。但相比之下,光源氏的一生只是一个简单的生命过程,看过之后并未给人们留下更多的关于生命价值的启示。而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却以其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充满批判与叛逆的独特的性格魅力以及他身上所具有的“真善美”的生命本质,成为《红楼梦》中最具说服与影响力的悲剧核心,从而具有了较光源氏而言更为丰富与深刻的艺术内涵。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