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本是“人情小说”?

【导语】:

回归常识说《红楼》 红学研究 《红楼梦》本是人情小说,舒芜先生的解说,也就不离常理常情,或者说,皆自人情物理中寻注脚。其常识是建基于五四启蒙立场之上的常识。不论文学上的现实

  回归常识说《红楼》

  红学研究

  《红楼梦》本是“人情小说”,舒芜先生的解说,也就不离常理常情,或者说,皆自人情物理中寻注脚。其常识是建基于五四启蒙立场之上的常识。不论文学上的现实主义标准,还是从“哀妇人而为之代言”角度对《红楼梦》意义的发现,均分明见出五四的烙印。

  黛玉像

  一般人的心理,遇喜欢的人、喜欢的书,不免也就想跟人议论,没本事议论,就想听旁人说道。我喜欢上《红楼梦》大概是在十六岁,看得似懂非懂,当然就更想听旁人的高论。可惜那时尚在文革末期,能看到的“红学”著作没几本,颠来倒去看的两本书是《红楼梦》诗词的注释,一本是哈尔滨师院出的,一本则是南京师院出的。都是“编写组”编写,都是非正式出版物。这些书便构成我的《红楼梦》启蒙书,至少诗词大意,还有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之类,就是从这里才有些明白的。

  只是读了不免又觉意下未足,我只对其中解释、串讲的部分感兴趣,“封建社会的挽歌”之类,就觉陈义太高:许多我觉得疑惑处这些书不给我解,反以上纲上线的方式在不疑处为我制造出疑惑;我感兴趣的不谈,我毫无所感的却又在大谈特谈。就我而言,这样的遗憾是到80年代初消释的,这时上海古籍社出版了舒芜先生的《说梦录》。说其中的品评分析“正中下怀”有点抬举自己,欣喜、产生共鸣却是真的。这以后读过好些“红学”或准红学的书和文章,从胡适、俞平伯到夏志清、余英时;从脂砚斋、王伯沆等人的评点,到王昆仑、王朝闻、邓云乡、林语堂、张爱玲,还有近年来一些作家的高论。有谈考据的,也有论主题的;有谈思想的,也有论艺术的,还有考释名物的;有“就事论事”的,也有借题发挥的;有严谨的论文,也有随谈。从中得到的满足,各各不一(当然也有不能卒读的),其中有些,我觉得比《说梦录》更深刻缜密,比如余英时的文章,有的更轻松有趣,比如邓云乡的《红楼识小》,但我始终将《说梦录》列在最喜读的红学书之列。起初以为这与个人的阅读经历有关,因为当时好书少而又少,而年轻时喜欢的书因为记忆深刻又联着青春时代的回忆,不免有所偏爱。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出该书 更名为《红楼说梦》 ,又拿起翻看,并无时过境迁之感,我想我因此有理由说,这是一部极好的《红楼》启蒙书。

  启蒙是以先觉觉后觉,见识应较普通读者高出一筹,说《红楼说梦》是极好的启蒙书,是从个人阅读的效果去看,作者倒并未以启蒙者自命(虽说虚拟的“青年读者”的屡屡出现不经意间还是透露了作者时或给自己规定的任务),反将自己归入“普通读者”的范畴。自序中拈出的“普通读者”四字,可以解释为一种歉抑的姿态,同时却又是相当自信的选择或拒绝。这里的自信基于这样的信念或是判断:普通读者是文学的归宿,也是裁断作品高下的终极权威。这让我想起英国约翰逊博士的一段话:“我很高兴能与普通读者产生共鸣,因为在所有那些高雅微妙、学究教条之后,一切诗人的荣耀最终要由未受文学偏见腐蚀的常识来决定。”我以为,舒芜先生据以解说《红楼梦》的,正是常识。

  如自序中所言,“红学”专家的著作,已经出了很多,今后还会再出,而且应该多起来。但此书的特点,却是作者有意识地回到常识——文学的常识,生活的常识。文学的常识,是说不借助复杂的文学理论,不依傍专门的知识背景,谈论的问题皆从《红楼梦》的直接阅读中来,而非从“红学”的学术史梳理中来。生活的常识,是说关于主题、人物的种种议论有好些是从知人论世中来,别无抽象的原则。《红楼梦》本是“人情小说”,舒芜先生的解说,也就不离常理常情,或者说,皆自人情物理中寻注脚。其实“红学”的问题与普通读者的问题本为一事,只是或因专家之学有其自身逻辑,已然自成系统,或因某些专家钻入“偏题”、“怪题”,久假不归,已忘其本,总之与普通读者的阅读经验相去甚远,无法衔接。舒芜先生的回归常识却使他与读者间有了一个共同的平台,读此书的一大快乐即在于,它并不漠视、取消甚至剥夺你的阅读经验,相反,倒给读者诸多相互参证的机会。

  与任何类型的书一样,谈论《红楼》,也有“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关于“怎么说”,作者自己给书的定位是“读后杂谈”,“本编”中的篇什固是文史随笔的路数,“前编”诸篇,近于概论性质,也取了更易于走近读者的对话体,娓娓而谈,平易近人。至于“说什么”,似乎是不消说的,当然是说《红楼梦》。但“红学”(取广义)到今天已是千门万户,撇开版本、作者生平事实的考订(所谓“曹学”)这些相当专业的内容不论,也还有些话题是普通读者也乐与闻的,比如《红楼梦》中涉及的风俗名物(如邓云乡),比如《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如萨孟武),乃至《红楼梦》中的饮食,等等,等等。《红楼梦》原是百宝箱,抽取一点,宇宙之大,苍蝇之微,只要谈得好,便有趣也有益。只是若从统计学上说,读者中的大多数最关情的,恐怕还是《红楼梦》的“本体”而非外围知识。所谓“本体”,指的是书中的情节故事、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细节描写,以及小说的主旨。《红楼说梦》谈论的,正是这些。一部适宜的《红楼梦》启蒙书,当然应该是直奔小说本身而去,奇文共赏,疑义相析,都应是从这里生发。像宝黛吵架的缘由、钗黛诗才学识的高下、宝玉晴雯之间究为何种关系、宝玉为何不喜读书等等,相信都是读者心有所感又很想澄清的。作者按迹索踪,一一细加分解,而且解得入情入理,解得令人信服,在我看来,这就是启蒙书的功用。

  我用启蒙书字样,丝毫没有说这书浅显的意思。《红楼说梦》固然不乏赏析色彩,却不是赏析文章的简单汇集,即使“本编”中“就事论事”的短文,也时时显出作者对《红楼》整体把握。“前编”、“余编”则更不用说,碰触到的其实都是“红学”中的大关目,只是作者坚持普通读者的立场,据以谈论者,还是常识。比如“谁解其中味?”,是说《红楼梦》的主题了,作者并不“高屋建瓴”地别求“深解”,只贴着小说本身的理路去索求。从文本中找证据,这本是文学阅读的常识,而这常识正照出了“反映阶级斗争”、“四大家族衰亡”、“封建社会崩溃”之类不寻常高论的破绽。又如“冲破瞒和骗的罗网”一篇,关涉后四十回的真伪劣与评断,相较而言,是更专门的“红学”题目,专门家自有一套繁琐的技术性考证,作者却还是从常识的角度去谈,从文学创作规律的常理常情去推。

  常识之为用大矣,有的时候,作者用常识来拒斥、颠覆种种“过度阐释”,将人为复杂化了的问题还原为简单;有的时候,作者则又以常识来纠正由僵硬理论、简单化思维导出的对人物、故事的简单化理解,还其原有的丰富性。作者谈黛玉对袋人准滕妾地位的默认,谈“反派”人物贾雨村的识见,谈贾政的文学修养,意在破除脸谱化,引导读者对人物多侧面的了解,所恃者乃是关于封建社会的常识,是对旧式生活人情物理的洞晓。知人以论世,论世以知人,我想,这就是的。

  有一点不可不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常识,不同时代的常识各有不同的背景。舒芜先生的常识显然是以现代意识为背景的,更确切地说,是建基于五四启蒙立场之上的常识。不论文学上的现实主义标准,还是从“哀妇人而为之代言”角度对《红楼梦》意义的发现,均分明见出五四的烙印。读过一些旧时的评点,某种意义也可以说是立足于常识的,但与《红楼说梦》中显现的常识却是大异其趣。别的不说,就对“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八字的理解而论,旧式的评点家即或对书中悲情女子赞颂而加怜惜,也不会上升到对整个女性命运处境的哀矜的高度来认识。舒芜先生了然旧的常识,所坚持者却是五四的常识。不妨说,以启蒙的常识烛照旧的常识,在书中乃是一以贯之的。这一点,加上些许的论辩色彩(书中对索隐派王国维的“悲剧说”、胡适的考证以降的各种说法不同程度上均有诘问,但1954年《红楼梦》大讨论以来的种种高论还是构成了隐含的主要对话语境)使该书于沉潜含玩之外,更多了某种严肃性。

  当然,有的时候,我也疑惑舒芜先生是否忒严肃了点。记得多年前读《琏、凤的闺房》一篇,里面说闺房中的第一个特点即是淫乱,举偷娶尤二姐,私通鲍二家的和多姑娘的例子之外,又说道:“便是平常夫妻之间,如第八回所写,以及第二十三回贾琏笑问凤姐的一句话,就完全是‘《金瓶梅》式’的。这种淫乱,当然谈不上和谐美满。”这里“真事”隐去,语焉未详,出于对“《金瓶梅》式”的好奇,当时取出《红楼梦》翻到相关处复案。贾琏、凤姐的淫乱,并无疑义,夫妻间的调笑戏语也归为“淫乱”,就觉不免判得严峻了些。说这些并无“解构”之意,事实上我对隐现于全书中的那份严肃有敬意。其实作者不过是顺便一提,文章的重心也不在这里,我只是想起过去读《说梦录》时的情景,闲话一句罢了。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