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之死在于和宝玉的婚姻无望?

【导语】:

试论黛玉之死的主要关系人 红学研究 黛玉之死在于和宝玉的婚姻无望。她和宝玉难成好事,关键人不在贾母,而在于元春、贾政、王夫人。 先说,黛玉和贾母的关系。 见第三回 林黛玉抛父进

  试论黛玉之死的主要关系人

  红学研究

  黛玉之死在于和宝玉的婚姻无望。她和宝玉难成好事,关键人不在贾母,而在于元春、贾政、王夫人。

  先说,黛玉和贾母的关系。

  见第三回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黛玉与外祖母相见,与家人姊妹厮认后,贾母当着众人,说到: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

  “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贾母只是客气,虚情假意吗?我看未必,做母亲疼女儿的一点私心,定不是虚言。贾母疼惜贾敏,继而移情于黛玉,显见在贾母心里黛玉的位置是极高的。

  这一层,都是老人爱女的私心,在荣府,众人看到的是“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

  所以,贾母疼黛玉,一定是自始至终的,不可能先前那么怜爱,后来就不怜爱!

  这样看来,贾母反对黛玉与宝玉的婚事,就很可疑。她万万做不出让二人痛不欲生的决断。

  再看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只是亲眷间的客情,她和黛玉的关系,可谓不疏而自远。

  第三回黛玉抛父进京都,描写她的心态“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那么在整部书里,黛玉因为说话得罪的第一个人是谁?

  第七回,话说周瑞家的送了刘姥姥去后,便上来回王夫人话。谁知王夫人不在上房,问丫鬟们时,方知往薛姨妈那边闲话去了。周瑞家的听说,便转出东角门至东院,往梨香院来。周瑞家的轻轻掀帘进去,只见王夫人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等语。

  周瑞家的趁便回了刘姥姥之事。略待半刻,见王夫人无语,方欲退出,薛姨妈忽又笑道:“你且站住 。我有一宗东西,你带了去罢”,什么东西?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 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

  周瑞家的遵命一路将花送给了迎春、探春、惜春、凤姐、(凤姐交待平儿派人转赠小蓉大奶奶两枝),最后才到黛玉房中。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黛玉在荣府得罪的第一个人就是周瑞家的。周瑞家的是什么人?是太太(王夫人)的陪房,她的工作不是打杂的,而是“陪太太出门”的。

  “出门”这里的意思暗喻成婚,黛玉出口伤人第一个伤的是她,预示了婚事难成的悲剧。得罪了太太身边人,就是得罪了太太,王夫人厌弃黛玉自然是情理中的。

  在第七回,发生的事情虽然简单,但是隐含了很多文章。

  在梨香院,“王夫人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等语”,说什么?这要从薛家进京的由来说起。

  见第四回书,薛家进京,已经言明: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分才人赞善之职。

  这点至关重要。

  宝钗进京是为参加选妃的,所谓“家务人情”多半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如果是一般“家务人情”,宝钗未尝不可陪着一起说话,两姊妹长篇大套的说,她不在场,大概与她相关。

  这一点又从薛姨妈派周瑞家的送花儿找到证据。送的什么花儿?“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宫里头的,并不是一般的,不为入宫备办这些东西做什么,薛姨妈不是说宝钗“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薛姨妈又说:“昨儿我想起来, 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想起来,看来这花儿的来历和时间也久远了,送宝钗入宫的决定早有了。 白放着可惜了儿的,花儿白放着可惜旧了,如花的青春白白消磨,人已经等老了,是人的青春可惜了,声声是埋怨,句句是无奈。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薛姨妈这么做叫“借花献佛”,“无事不拜佛”,她的心思大概是求王夫人在宝钗入宫的事上替她想办法。

  薛家的眼睛是朝上看的,那时候,宝钗只看到天子和王妃的位置,至于宝玉,在她眼里,哪值一文。

  元春省亲回家,宝钗恭谨之极。不断提示宝玉,元春不喜“绿玉”而二次改之,些些小事萦怀,宝钗对待元春的恭敬是表面,她真正敬爱的是天子。内心里是企图结交她,攀援上皇室宝座的。

  元春也见识了宝钗的文采精华、雍容态度,她在那时正是得宠,未雨绸缪,她断断不允许这样一个胜过自己的人物,选侍君王侧,为了稳固住自己的位置,她定会一方面在宫内做些手脚阻挠宝钗进宫,另一方面,命令其父母想方设法,成全金玉之事,以绝后患。

  在王夫人的心里,元春和宝玉是最重的。

  元春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威严和家族荣耀,而宝玉是她的命根。元春是她的天,宝玉是她的地。

  王夫人的私心,弃黛玉选宝钗作儿媳,利于元春。

  这时候,黛玉和宝玉的关系就阻碍了他们的计划。黛玉自然成了这家人的眼中钉。王夫人逐晴雯之意在针对黛玉,她不喜黛玉是显见的。后来,宝玉写祭诗纪念晴雯,其实更是祭奠黛玉。

  下面分析的是宝钗和元春在“入宫”问题上的矛盾。

  八十回后宝玉“奉旨”无奈,娶了他并无感情的薛宝钗。

  请看宝钗的那首为贾政悲叹不祥的诗谜: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这样分析:读者都能知道,在曹雪芹笔下,常常是一笔两用甚至是数用,诗词雅谜,都是暗对本人的情事命运而设言的。琴瑟、衾枕,皆喻夫妻之义——但是“总无缘!”这话可怎么解?

  可以概括成一句话:玉、钗婚后,却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旧关系。旧关系,是怎么样呢?那就是厮抬厮敬,而并不相亲相爱。

  琴边衾里总无缘,我分析这一句中的“琴”还有一层意思,即“琴”指代的是元春的贴身丫鬟。

  元春丫鬟   抱琴

  迎春丫鬟   司棋

  探春丫鬟   侍书

  惜春丫鬟   入画

  “琴边”,仆人身边的主子就是元春呀,薛宝钗感叹“琴边衾里总无缘”,说的是她与元春无法比肩,能有相同际遇,她与宫廷无缘!

  这是谁造成的?自然是因为元春!元春的封号是“贤德妃”,我想曹雪芹说的是反语,意思是她不贤不德,皇道不贤不德。

  元春是这个家族身份最高的人,她有自己的治家治人的策略和计划,入选凤藻宫,沐浴皇恩奉旨省亲,正是人生得意时,也是她最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因爱而生忧,因爱而生怖,谁能对她有那么大的威胁?

  她对宝钗的计划和安排,自然牵扯到了黛玉,黛玉对周瑞家的说那一句,“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意思是宝钗选择不了进宫,自然还有宝玉给她候选,作为元春对她的补偿,而黛玉,已经被淘汰在局外,“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就很有道理了。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