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澄清《大刀记》主要内容及创作背景介绍

【导语】:

郭澄清《大刀记》主要内容 《大刀记》第一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小说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古典小说在行动中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传统,把人物安置在典型的矛盾冲突的漩

  郭澄清《大刀记》主要内容

  《大刀记》第一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小说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古典小说在行动中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传统,把人物安置在典型的矛盾冲突的漩涡里,着重从人物的言与行两个方面,展现人物性格及其精神面貌。作品以主要人物梁永生等形象的性格刻画为中心,展开细腻描绘,使人物形象十分醒目,跃然纸上。

  《大刀记》第一部通过《德州内外》、《苦上加苦》、《难中遇难》等章节,用如泣如诉的血泪文字,描绘了”闯衙喊冤”而被打屈死的长工梁宝成的儿子梁永生苦难的童年,并通过与地主白眼狼一伙的尖锐冲突,集中、具体地描写了少年时代梁永生那种“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脾性”。

  然后又通过《大闹黄家镇》、《夜袭龙潭街》、《怒打日本兵》、《血染龙潭》等篇章集中、具体描绘了青年时代的梁永生“怕狼怕虎别在山上住,怕死就别活着”的农民自发斗争的“愣葱精神”。

  同时又在《古庙许亲》、《新婚喜日》、《姓“穷”的人们》、《杨柳青投亲》、《风雪关东路》、《下山找党》等章节中,在更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展现了我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的苦难史,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精神。

  《大刀记》第二部围绕着梁永生率领的大刀队在冀鲁平原、运河两岸的龙潭、宁安寨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战斗历程,巧妙地安排情节和生动的斗争画面,做到了故事完整,有头有尾,头绪不繁,首尾照应。

  《大刀记》创作历程

  长篇小说《大刀记》共三部,120万字,1975年出版。。《大刀记》正是郭澄清回到家乡宁津县时集镇郭皋村创作完成的。

  一间不到8平方米的农家土屋,一张摇摇欲坠的八仙桌和一盏煤油灯,一个自制的简易书架,这就是郭澄清创作《大刀记》的地方。

  长篇小说《大刀记》描述了鲁北人民在旧社会受尽了封建欺压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血泪历史,塑造了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反抗封建欺压、推翻黑暗的旧社会,消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而不怕流血牺牲的抗日英雄的光辉形象。小说出版后即风靡全国,成为影响7亿人的文学经典。

  郭澄清,1931年生于山东省宁津县郭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受尽了旧社会的苦难,亲眼目睹了日寇侵略者残害中国人民的暴行。1947年他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宁津日报》总编辑兼广播站站长,山东省文化局创作办公室主任,山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自1955年开始,郭澄清便开始公开发表作品。

  1971年的春天,郭澄清放弃了济南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回到宁津县时集镇郭皋村开始了长篇小说《大刀记》的创作。

  刚刚回到老家的郭澄清,没有房子,为了创作,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房子。“回来以后,也没有房,他个人琢磨着修了三间房,俺们村有个顺口溜就是,‘澄清修房土打墙,没砖没瓦也没梁,睡觉两头顶着墙’。”时集镇郭皋村村民郭金忠说。

  剧本大都取材于当地真实故事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当年父亲创作长篇小说《大刀记》的素材,主要是他自己的亲身生活经历和他早年从一些知情经历者那里获得的。”郭澄清之子郭洪林介绍说,“老八路”阎成和他家住一个院里,“父亲有时间除了和阎成下两盘棋,更多的是有意地与阎成这个‘老八路’谈论一些当年抗战时期的事情。阎成在抗战时期经历过很多艰难险阻,在他身上也发生过许多险奇的故事,父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创作长篇小说 《大刀记》时,将阎成当年亲身经历的‘死里逃生’真实的险奇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创作成为《大刀记》第二卷中的《重返宁安寨》一章。《大刀记》第三卷中《夺枪》一章,是参考宁津抗战时期发生的八路军战士崔景生夺枪的真实故事。”

  郭澄清回家创作《大刀记》期间,对每个乡亲都礼貌相待,从没有因为文学创作艰辛而对周围的人乱发脾气,正因为如此,他在村里的人缘极好,白天上门拜访的客人络绎不绝。每当家中来客人,郭澄清无论将《大刀记》写到哪个环节,都会停下手中的笔,热情地出来迎接客人,和乡亲们聊天交流。郭澄清为创作《大刀记》经常骑自行车到处采访,每次采访回村时,他在离郭皋村500米的邻村推着自行车,看见人就热情地打招呼,在村民面前从来都是笑呵呵的。

  历时4年多带病坚持创作完成

  郭澄清专注于创作,但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当时他回家的时候,身体已经有慢性阑尾炎、肺结核、陈旧性心肌梗塞等多种疾病,但就是在这种状态下,郭澄清仍然没有放弃文学创作,并开始了他的长篇小说《大刀记》的创作。”73岁的郭治明曾是郭澄清的保健医生,曾与郭澄清前后邻居。1961年,郭治明在国家“巡回医疗”的号召下,当起了郭皋村的“赤脚医生”,负责村里600多人的身体健康,回家创作《大刀记》的郭澄清就在其中,他每天去郭澄清家两次为他做健康检查。

  郭澄清忍受着时常发作的病痛,不分昼夜地进行文学创作,病情发作时,就服急救药品,然后又投入到创作中去。他经常通宵达旦搞创作,困了就用喝茶、吃辣椒、冷水浇头的办法来刺激自己打起精神。

  经过四年多的艰苦文学创作,1975年秋天,长达120万字的三部长篇小说《大刀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山东人民文学出版社同期出版。长篇小说《大刀记》的成功问世,轰动了全国各地,并且得到了广泛好评,而且很快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大刀记》电影公映,山东人民广播电视台也推出了《大刀记》评书节目,各地还演出了《大刀记》话剧,出版了许多《大刀记》连环画等。其中小说先后发行400万套,连环画发行3000多万套,评书也在全国20多家省级电台连播,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依然在影响着我们。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3